三毛,爱上了撒哈拉沙漠,嫁给了爱情。
第一次读三毛是在高三。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她写着她老公荷西的离世,我哭得不能自已。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没有荷西的三毛,就是撒哈拉沙漠没有骆驼,那是漫天飞舞的寂寞。
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没去过沙漠的我,对沙漠的印象仅限于银幕。一望无垠,放眼尽是金黄色的沙子,没有绿色没有水,让人看不到希望。偶尔经过的骆驼队一直让我好生好奇,他们难道不怕沙漠卷起沙尘暴?
“双十二”从多抓鱼“抓”回一堆书,迫不及待想跟着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流浪。
去撒哈拉沙漠,是三毛与荷西结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
荷西为了“牵绊”三毛,斩钉截铁要和她结婚,尽管结婚诸事繁琐,让三毛后来回忆起来都要发高烧,但是阻挡不了他们成为夫妻的事实。
当三毛知道流程手续都已完成,第二天就可以结婚的时候,她请荷西同事带话告诉荷西这个消息。荷西同事相当不惑,新郎不知道自己明天要结婚吗?
整个婚礼没有重大仪式,却有两颗简单真诚的心。结婚礼物是荷西从沙漠里辛苦找来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惨白的头骨上嵌着两个大眼睛黑洞,放置在书架上,三毛直呼“真豪华”,并表示这是送到她心里的礼物。灵魂伴侣的你们,确实异于常人,没有彩礼没有嫁妆,唯有上帝的祝福和彼此真心的爱意就已足够。
三毛说:“这是一种很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地爱过他,但依然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我无比喜欢这样的爱恋,不是所有情感都需要浓烈如火,温润如玉、细水长流也是一种美好。
撒哈拉大沙漠被三毛形容为“属于前世的乡愁,今生的梦中情人”。她和荷西那稳如磐石的美好浪漫爱情,让他们在艰苦的沙漠里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结了婚,俩人在大沙漠里也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家,让流浪飘荡的心有了归属。
这个家由最开始的家徒四壁,到后来被人形容为沙漠里最漂亮的家,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罗马”。从家具到居家所需的一切物品,他们努力挣钱,慢慢置家,整个过程充满艰辛,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生命中那些阳春白雪、青菜豆腐的味道,也让我们看到“长河落日圆,沙漠孤烟直”美景背后的艰辛和枯燥。
荷西不懂浪漫,不会风花雪月,不过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毛用家人寄来的粉丝,为荷西做各种不同口味的菜,并取各种好玩的名字调侃荷西不懂中文,不懂中国饮食。尽管如此,荷西却吃得十分幸福。三毛勺子下的蚂蚁上树、粉丝煮鸡汤、合子饼以及猪肉干,都在她笔下被描绘得活色生香,让我口馋不已。用黄瓜炒冬菇“骗”荷西同事说是冬笋炒冬菇,却完全不影响主客尽欢。
国外能做中国菜的食材少,遥远的非洲更少。三毛硬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了无限的乐趣,让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快乐。
当时非洲的医疗水平还比较低,加上当地女人十分忌讳男医生看病,所以很多人去找爱研究、爱看书又心地善良的三毛看病,经常问她讨药。她居然真地一次又一次治好了那些人各种小毛小病,最后还救活了一只羊。三毛那段悬壶济世的经历一直挑战荷西的神经,俩人斗智斗勇,相当有趣。
当然他们也遭遇过命悬一线的危险。
为了去寻觅化石,荷西深陷泥潭。三毛找路过的三个男人帮忙,却差点害了三毛自己。当荷西问三毛,还要化石吗?三毛毫不犹豫的回答:“要,明天再来”。我心里直感叹,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哪怕死亡。
还有一次,因为意外带上了被诅咒中蛊的项链,差点要了俩人性命。整蛊这种东西,以前只从宫斗剧里看到,觉得都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虚构的,但看了三毛的亲身经历发现,这世界上的恶,真的存在,真的太多。
因为地处非洲,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有些东西还是让三毛不太舒服。
一个自己不知道只有她父亲知道自己年纪的小女孩,在10岁时就要被迫嫁人。更荒谬的是,告知她要被嫁出去的人,不是她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三毛这个外人。婚礼上不尊重女性的风俗习惯,也让人极度不舒服,害得三毛最后不辞而别。
还有,那些一直理所当然来跟三毛索取除了她的老公以外的任何东西的邻居们,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深感不可理喻。
看到破烂不堪的房子被三毛夫妇装修得如梦如画时,贪婪的房东坐地要价,被三毛用合同条款赶了出去,并告诉对方是不会被主眷顾的人。
不管是开心的、烦恼的,好像三毛很少难过,或许是因为她在真切地感受生活。
那个因“撒哈拉的故事”而闻名的三毛,是当之无愧的风一样的女子。
我们总是梦想诗和远方,如果能像三毛那样,拥有一颗浪漫情怀的心,耐得住生活的孤寂和无聊,创造资源享受生活的美好,诗和远方其实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