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前的一段分析中,剖析出了自己在一个典型案例中的问题。咋一看,问题貌似是有点脉络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对于此事的沉淀之后,貌似厘清的问题又有了一点深入。看来,时间是发现问题的“良药”啊。
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我思维过程中的“触发器”貌似过于灵敏了一点,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从以往的自我观察角度还是从现在的行事风格上,都很有体现。
比如,我似乎要花很多时间在控制如何避免说多话、乱说话上,在一些场合之下,别人一句话就能引出我一句话,这句话似乎是在我潜意识中就已经形成了。
在该案例中,我好像又犯了这个错误,“触发器”一点就发射了。在c兄布置任务时候,我一心想着要把工作尽快完成,潜意识中并没有过多地思考,或停下来看清楚,并理顺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快后慢”,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这似乎也印证了在一些场合之下,我在很多时候都是以一种急匆匆的姿态来做事:没有事先厘清思路,准备好材料,并做好相应的工作;没有事中一直沿着自己的最初计划来做,走到半路就走丢了,有头无尾;事后就想着弥补,没有想着这种弥补是否还有意义,或者说自己或做事的初衷还是否如此等等。
而且,这种问题一旦出现,似乎具有连环效应,急的会变得更急,然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进而容易固化形成习惯而成为自己性格的一个部分。如何破解,应该是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好吧,那针对问题,聊一聊如何来破解这些难题吧。
一是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注意力集中不了,是“手机时代”很多人都容易犯的毛病。之所以现在,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尽量避免出现注意力的问题,基本上是缘于我以前出现注意力的问题,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怀疑我出现了“阅读障碍”:在阅读的时候,容易跳读,遗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逻辑表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思维的跳跃,让听话者好像坠入了云里雾里。了解自己的过程很长,走了很远,回头看看,也就是初三开始,自己边听音乐边看书,以及每次在做作业时候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在工作之后,我还是通过了很大的努力,才慢慢把这个陋习给纠正过来了(尤其是读了《思考,快与慢》之后,我仿佛对我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点的了解)。在今后的做事中,在没有将行为形成下意识的前提,还是老老实实地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吧。
二是进行有效沟通。我所面对的很多问题,大多与沟通有关。单纯从表达方式来讲,似乎我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尤其是在自信心不够的情况下)会存在思考滞后、轻微口吃的问题。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与表达习惯、自己的知识储备等有关。这些,能在后天的主观努力中弥补。但从更大的一个方面考虑,表达,并不是单纯的说话,也涉及到外部环境、心理活动以及表达技巧等。比如,在一些工作场合,和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中,我难免会出现“犯怵”的心理,结巴、思维短路等问题就越发明显了。这个问题应该是我自己在今后过程中应该主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多和不同的人群接触,试着和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慢慢从以往的说话、思考、应急反映等习惯中抽离出来,通过有意识的查改,让自己能够慢慢适应和“权威”打交道(这似乎和自己的“修心”有关了)。
三是避免不良心态作祟。写完了一、二条,我再继续写三、四条,这之间空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似乎面临的一些问题,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并没有因为我进行剖析而有所改良。该犯错的,还是一直在犯错。如果深入探析,为什么不良心态作祟,这还存在问题,就应该往精神层面来探寻问题的根源了。反观自己每日的精神状态,精神不能提振、做事都是昏昏沉沉;懒惰思想作祟,依赖心理过强;畏惧心理过重,第一时间想着不是面对,而是逃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客观存在的。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观过只是第一步,如何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才是工夫所在。一一列出存在的问题,逐条整改,可能是今后可行的方式。置于具体如何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出。
四是改变一些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和心态是一个层面的,其涉及精神本质层面。除了以上(第三点)所说的畏难心理、懒惰心理之外,还有一些思维方式问题,包括了急躁心态,总想着第一时间要有解答,能够尽快得到问题的结果,然而并没意识到,在一些问题过程中,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这个道理。还有就是谦虚做得不够,以前就是过分自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及时跟进学习,尤其是在常识和专业技能,自己在人际交往上面的能力也是有提高的余地。跟别人交谈中,“教”得多,然而自己做得少,难免存在这教条主义、说多做少的问题,知行不合一,自己是不可能有提升的。
最后,还是发现自己存在这很多问题,比如做事马虎的情况还是没有改正过来。多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在精神层面动力不足的问题,至上而下来解决存在于自身上面的问题,可能会好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