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说,好多人喜欢习作,却不知如何写出有吸引力的文章。其实你只是没掌握写作技巧,不知行文的逻辑、不知如何写出有画面感的文章、不会用对话为文章添彩。
今天将带你解决这些问题,提炼了一些书中的技巧,现在全部讲给你。
文中也附带练习技巧,相信大家勤加练习,必能写出有吸引力的文章来,离作家梦更近一步。
一、掌握行文的逻辑
1、如何写开头?
文章开头是最先呈现给读者的内容,是文章的脸面,伏笔、统领。
好的开头,能带领读者由浅入深的读下去。向读者传递信息、思想、价值观等
那么,如何开好头呢?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如下四种:
①以故事开头
讲故事,是最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法,好的故事吸人眼球,为下文做好铺垫。
可根据文章主题构思一个故事,真假均可,故事不需太长,200字即可,将故事起因、经过、结局表达清楚,最后,抛出故事引发的思考,吸引读者读写去。
②以总结开头
文章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给出结论,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接下来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展开,解释清楚。
总结开头的好处是不容易跑题,对读者来说,先看结论,可激发好奇心,在阅读过程中可跟随作者思路,层层剥茧抽丝理解文章深意。
③以悬疑开头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读文章为了找到兴趣点,愉悦、放松心情,而悬疑开头就是绝佳的开头方式。如:《百年孤独》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型队,奥雷良诺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她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
读者读到这个开头,就会感兴趣得那个下午发生了什么事?和冰块有什么关系?
再如《幻城》开头:“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是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雪鸟,泪流满面。”
读者读到这个开头就会,想主角发生过什么经历,让他泪流满面。
悬疑开头有三种常见套路:
套路一:颠倒时空界限,如:多年以后,我想到自己当时那个决定,真的没有后悔过……”
套路二:故意营造不合情理的场面,如:“被父亲说完,他没有为自己辩驳,只是看着天,笑了笑……”
套路三:对现象提问,如:“一个人,15天,积累了十万粉丝,这可怕的写作狂人,到底是如何练习写作的?”
④自然叙述开头
自然叙述开头的窍门是捕捉细微的情感。
自然叙述开头的三个模板
模板一:人称+感受 如:“我心里极难平静……”
模板二:托物言志,看似写风景,实则另含深意。如:风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变得萧瑟,我此刻心情亦如此。”。
模板三:自我对话模板,看似自言自语,实则蕴含思考,如:“一切都结束了么?好像都结束了?不好像还有办法。”
2、如何让内容连贯
①语意连贯
明确文章主题,抓住文章主线,主线可以是时间线、情感线、对事件的态度线等等,写作时每段内容都围绕主线展开。
②结构连贯
写个复杂的主题,分小节、分层次、分段落,会辅助作者更好的连贯内容。
如:韩寒的文章《太平洋上的风》分三个层次,层次一,“我以为”;层次二,“我看到”;层次三,“我觉得”。“我以为”讲对台湾的误解,“我看到”讲真实经历,“我觉得”讲经历后的感慨。结构 完整合理,便于读者理解文章深意。
搭建文章结构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中心原则法
写文章一定要有中心,有了中心,读者再阅读时才知道作者想传达的观点,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方法二:统一原则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需要三个统一,即:观点统一、主题统一、文风统一。
方法三:配套原则法
文章结构可以是:例子+结论;故事+升华;伏线+抒情等
3、如何写好结尾
文章开头、正文都是为结尾服务的,文章结尾要点明主题,升华思想,鼓舞人心,结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写好结尾呢?推荐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方法一:恍然大悟式结尾
恍然大悟式结尾,给人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读者读完,有种极强获得感,读后会不由得惊叫:“哇,原来是这样”。
如:莫泊桑经典小说《项链》的结尾:女主忙活半辈子,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引人深思,赋予了文章极大深意。
方法二:开放式结尾
一般文章结尾给出结论,而开放式结尾会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读完后意犹未尽,展开想象。
如钱钟书小说《围城》结尾,到底方鸿渐和孙柔佳有没有好上?作者并没给出结局;事态要往哪里发展?也没点明;最后只是用了一个挂钟,让时间倒回五个钟头前,读者不知道下一步会如何,就会自己联想,这样的结尾就写出了意境。
方法三:揭秘式结尾
好的文章,在文中常设置了机关,吊读者胃口,然后再给出答案。通过举例、设疑、解答三步增加文章乐趣,吸引读者。常看电影、听相声,对写出趣味性文章很有帮助的。
方法四:场景式结尾
文章结尾可描写出一个场景代替枯燥的结论和无因的感情。场景可以是工作场景、也可是生活场景,重要的事场景要有画面感,既能启发读者留下思考,又能让文章平易近人,易于读者接受。
二、锤炼语言
好的语言能让读者阅读时酣畅淋漓、轻松愉快,享受文章。如何锤炼出好的语言呢?
锤炼出好的语言,需认清语言的三个维度—用词、句式、风格。
1、用好词,需做到三个字,“准、简、特”
①用词要准确,如形容生气,写男性时,常用:”怒不可揭”、“火帽三丈”、“一触即发”等;而形容女性时,“常用涨红了脸”、“气的浑身发抖”等。
写作时,要注意认真揣摩词意的细微差别,如:“笑纳”、“接纳”、“悦纳”,需意思相近,但给读者的感受是不同的。
②要精简,很多人在写作时,容易循环解释,说完一句话非要再加上“也就是说”、“换句话说”等,显得啰嗦,消耗读者耐心。
③要用个性化。个性化不大好描述,就不多说了。
教大家一个练习词句的方法:先选一种情绪或句式,然后用10种不同词语或句式表达,如:
2、句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可以参照以下:
①长句子VS短句子
如想表达严密、谨慎,那就用长句,但长句读起来不轻松,学术论文、报告中常用,而短句则易读性要强些,小说,散文、故事就常用短句。
②具体的句子VS抽象的句子
具体的句子常用来描写具体的事物,如生活中的大白话;抽象的句子的逻辑关系较复杂,常使用抽象词语。如:“意义”、“逻辑”、“感性”、“理性”等词语
③严肃的句子和幽默的句子
严肃的句子以表达清晰、准确为目标,读时,需集中精神思考逻辑性;幽默的句子常无厘头,思维跳跃,读时,不需耗用太多注意力。
④陈诉句、抒情句、问句
陈诉句较为平和;抒情句、问句常能引发读者思考、冲击读者情感。
3、句式风格
风格这东西,太过抽象,初学者没必要关注,也没什么指导意义,就不赘述了,下面给个风格表,大家体会下。
三、细节大过天
好的细节描写,能展现出画面感。读者阅读时容易深入情境,有种沉浸感。好的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场面描写:
场面只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未免枯燥,若加些景物、声音、人物状态、动作、心理等要素,就会生动起来,富有感染力。
看一个经典的场面描写,朱志清的《背影》,大家体会下。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我赶紧试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下面,列个场面细节描写表,方便大家参照练习。
2、侧面描写
我们对事物描写一方面来自对事物本身的感知,另一方面,来自他人对事物的评价反馈,用他人的评价凸显主题,即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更易让读者体会文章思想。
比如:形容某人疲困的状态,可以这样写:“他躺在床,鞋子都没脱,枕着书就睡着了。”阅读时,读者就会感觉到他的确很累。
侧面描写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外人评价法
用他人的嘴,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出来。如:写孩子固执,可写他妈妈劝他5次了,他依然按自己想法去行动了。
方法二:外界反映法
用外界反馈衬托叙述主题的特点。如:若要描写某人很有威信,可以描写他身边的人都很怕他。
方法三:两侧包抄法
不正面写人和事本身,而从另外的方面写,比如:写人时,写他的家人、朋友、身世、成长环境;写事时,可写前期的准备,外界的评价,参与的人,事的波折。尽量写客观的事实,让读者自行构建对场景的态度、立场、看法。
四、学好对话描写,就赢了一半
写对话作用很大,对话是将读者代入情境的方法,能够拉近读者与文章的距离。
下表的对话案例,供大家参考:
对话在文章中的功能可分三类:
1、情节发展对话
在对话中可澄清观点、引发争论、达成共识、规划落实。当作者从叙述切换为对话,意味着文章从作者视角转向当事人视角——参与者(第一人称)、旁观者(非第一人称),引领读者进入交互性场景,便于读者融入场景,作为当事人感思,深刻体会情节的发展。
对话可推动情节发展是因为他能不断激化矛盾,并凸显人物性格、立场、态度。
如何设计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呢?
对话需要在特定场景展开,场景是对话前铺垫好的
①明确各角色的性格特征、立场、态度、目标,然后依此预设标签,如在对话场景表现的是勇敢、还是软弱、还是坚定、还是痛苦
②各角色因性格、立场、态度目标不同,而引发矛盾。
③注意对话细节描述,用表情、动作、神态辅助语言,为对话场景增添色彩。
2、隐喻双关对话
隐喻双关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对话中,可给对话带来特别的意境。
如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你走了,你种的那些花还留在这里,并在继续生长,我望着他们,不由得愉快地想到,我的小儿子给卡普里留下了一件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随时随地,给人们留下的全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和对你的亲切回忆,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这段话中,高尔基借物言志,讲的是花,表达的却是眼前的美好的意境。
想写好对话,最好的方法是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对话场景,如果你比较宅,那就多留心电影,电视剧中的对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加练习,必有收货,愿读者早日掌握写作本领。
好了,今天就写这些。
如果觉得能够帮到你,辛苦您点下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