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大年二十九了,我家里年的气氛却仍然是不够浓厚,这年的味道到底是差在哪里了呢?
多少朋友与我一般,陷入这年的仿徨中,年复一年从一个城市奔向自己的家乡,脱掉自己的西装革履,换上休闲的衣物,只因自己该过年了。
到家之后我遇上多少长辈,可那称呼长相也是早就模糊了,那长辈却还记得我是谁家的孩子,父母只好替我歉然一笑,道:这孩子出去太久了,没见过你,别见怪。转身又要告诉我这是你xx大伯或者之类的亲戚,我感到迷茫,回家过年不该是自己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一顿年夜饭吗?一家子围在餐桌上,我听听父母的家长里短,父母听我说说我在另一个城市里的所见所闻。
但这却很难做到了。我家这年夜饭,只是一顿普通的便饭,与我平时回家时的饭菜相比,可能是多了两道我爱吃的家乡菜,它不如我小时候记忆里的那样美好了,这些年我在外读书,多少好吃的饭菜我也吃过了,所以这年夜饭的味道我是已经不甚稀罕了,毕竟现在不是小时候了,饭菜总是差那么些味道。
我和父母又有什么好说的呢?父母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人,可我是90后,而我的父亲是一名60后,我的母亲是一名70后,这年龄差异注定了我们的交流不会太容易,他们无法理解我所做的很多事情,总是要告诫我要注意安全,防止自己在网上被别人骗了。
我听着他们所叙说的家常里短,我尝试着表现出一种耐心,可总是做不到,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了省下那几块钱去选择品质较差的东西,即使我家并不差那些钱,但他们却总是这样。
吃饭的时候也总是这样,这顿先去吃上一顿的剩菜剩饭,而下一顿又要先去吃这一顿剩菜剩饭,美名其曰:杜绝浪费。可是这样,他们却是从未吃上过可口热乎的饭菜。这种差异常常使我们没法好好谈心。
我同样也无法理解邻里之间干嘛要比较自己的孩子结婚先后,薪资的高低,更是常常谈及诸如:低学历比高学历更会赚钱的见解。这总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在这一干邻里亲戚里,我毫无疑问是一个失败者,上着一个一般的大学,学着一个在他们眼里最不靠谱的专业,而我这时候还想要继续读硕读博,和我同龄的小伙伴们呢?他们的孩子已经可以向我叫叔叔了。
我一口一口应着这些个曾经好友的寒暄,我却发现自己和他们没什么可交流的了,我想和他们谈谈自己发生的事情,我想要去做的事情。他们呢?会瞪着自己的眼睛,来问我:“你说的这些有什么用呢?”
被这么一问,我也是一愣,是啊,这有什么用?这些是实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可与他们而言,这些事情并不能给我带来财富和地位,所以就是没有用的事情。我开始避免和他们再有尴尬的聚会,我试着去融入他们,陪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再陪他们打几圈麻将,故意输上些钱,他们会很高兴。拍拍我的肩膀,说:“小X啊,你看看你的大学读出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像我们一样。
我能说什么?我逃也似的飞奔回了自己家。家总该是安全的,我想道。
这时候家里来了亲戚,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之流,总要问到我是否谈的有对象,或者问我什么时候结婚,这时候我其实不论说什么都不合时宜,只好沉默以对,没成想这样都不安全。
我心里更是委屈了,我自己要做什么,必须要经过你们首肯吗?凭什么呢?
在饭桌上,我家这一顿饭菜总该上桌了,可这年我过得还舒心吗?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有心理落差了,小时候:没人在乎,你是怎么想的;长大了,没人在乎你,是怎么想的。
我的父亲在送走一干亲戚后,总是会告诉我: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我当时逼你继续上学就是为了让你以后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自己想做什么,只要是你认为对的,你就做吧,你总是有个家的。
我还坐在餐桌前,只是眼框里一颗泪珠滴在了我面前的饭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