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有三境

物境


原文: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解释:如果要创作山水诗,就要展现出泉水、石头、山峰、云朵等极为秀丽的自然景观。诗人需将这些美景在心中深刻领会,仿佛身临其境,将其清晰地呈现在心中,如同在手掌中把玩一样清晰透彻,然后进行构思创作,就能准确地描绘出这些客观景物的形貌。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了大漠、长河、孤烟、落日等壮丽景色,展现了物境之妙。


情境


原文: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解释:诗人将自身的欢乐、忧愁、哀怨等各种情感在心中充分展现,并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之中,然后尽情地驰骋思绪,深入地体会和抒发这些情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借花溅泪、鸟惊心来抒发自己的悲愁,达到了情境交融的效果。


意境


原文: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解释:诗人将内心的意念和感悟在心中展开并深入思考,就能领悟到诗歌的真谛。意境并非单纯地依靠物象或情感,而是诗人内心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是一种更抽象、更主观、更高层次的境界。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月、影为伴,独酌无亲,营造出了一种高远、超脱尘世的意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