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一门课叫《应用文写作》,课本上有很多写作案例,每次交作业老师给我的分儿都不高,有一次我就着急了,我找到老师说,“老师,我语文作文分儿都挺高的,咋到你这就不咋地了呢?”我们老师是一个耿直的老头,他回我,“你就只会套用书上的模板,上下逻辑不通,想要高分儿啊,得再练练。”所以后来我对写作书的模板都不太感兴趣,更倾向于弄清楚各种模板内隐含的逻辑关系。
最近在案头翻阅的一本书是美国的劳拉布朗编著的《完全写作指南》,此书从写作思维入手,分析每一种实用写作的思维要点,以读者的角度反观写作的关键。书里还有二百多个适用各个场景的写作模板,方便参(si)考(kao)。写作作为与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整体形象,快速有效地用文字打动别人也是我们衡量沟通效果的途径之一,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正文之前,想先分享一下写作流程,传统的作文课会教你:写作需要明确目标、确定读者、用头脑风暴总结出中心思想、组织内容、写初稿以及修改,而且这些步骤是以线性的方式展示的。但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写作的过程不是线性的,更多的是由这些步骤组成的环形。比如我自己写文章,通常是想到一段很好的文字,但这段文字并不一定在开头,它可能在中间,我会根据这段文字来写一个开头和结尾。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不要以特定的顺序做完这六件事,只要保证在写作流程中,每件事都做了一遍就行,这是劳拉布朗在《完全写作指南》中的意见,我认为完全正确。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步骤,因为每个人的写作步骤都有所不同。
沟通时遇到含糊不清的人会非常头疼,写作也是,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写的人头疼,看的人更加头疼。以“写给崇拜者的信”为例,写信要思考自己的目的(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仰慕之情还是想得到亲笔签名),读者希望是崇拜者(或者经纪公司),用头脑风暴总结出创意点(让你的信件从成千上万中脱颖而出),在组织信件的语言时要注意可读性(不要言不由衷),打初稿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太热情),信件在寄出之前再读一次,做适当修改。这是《完全写作指南》中的一个追星案例,可以比较一下两封信件的区别,下一封明显就比前面那封更具有吸引力。
在“选择写作方式”一章,劳拉提到一个“无法撤回”的概念,即在网站上、智能手机上写的所有东西都是永久性的。即便是注销了用户,账户在未来的某一天还是能够找的回来。删除内容很久以后,那些文字也还是能够搜索到。如果有人想找到你写的东西,他们都可以找到。如果你不想让它们永远留存下来,就永远不要写出来。在看到这段话时真的我有被触动到,在智能时代,要永远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文字是有力量的,可以鼓舞人心,也可以摧毁一个人。所以要经过上述六大步骤,仔细斟酌自己将要表达的观点和言论。对我而言,写作模板不是万金油(虽然它们真的很棒),更好的是模板中透露的写作思维和写作逻辑,这对弄清楚写作思路很有帮助。
还是在“选择写作方式”一章,作者有提到他爱用即时信息回复的同事,虽然这位同事可以即时回复别人的信息,但他忽略了别人不能即时回复他的事实,会给别人带来不方便。读到这一点我还是很欣喜的,一本写作书也在教大家方便他人的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利他性,是否能给别人带去方便?这种思维在写作步骤上的体现就是能否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利他性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贯穿全书。我认为只有能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
《完全写作指南》中的写作模板,囊括了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可以放在案头当作写作参考书,但我建议大家认真研究几个模板,多学习写作思维和写作逻辑,让书里的思路变成我们写作时的套路,方能熟能生巧为我所用。
那么大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