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道子《感知派的穿越》音频,结合自身的情况梳理了一下不愿突破舒适圈(不想行动)的原因。(呆在舒适圈也不舒服,但动更痛)
一、对宇宙全然信任、交托。期待灵感乍现。(希望做事轻松不费力就能体验到我的能)
二、期待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就像花自然而然开放,不需外力。(用力做事反而觉得是在违背规律)
三、身心不舒服
感受:麻烦、累、难。
需求:一切以舒服、轻松不费力为做事前提。
受制信念:我不行、我不会、不擅长、做不好、做不到。
行为:拖延、忍、自我安慰、逃避、忽视、转移(看书、音频、聊天…)
行为的代价:胆怯,无力,挫败,迷茫,自我否定再自我安慰。各种内心消耗,拉扯,分裂……
行为的好处:
1、为做事积攒动力。忍,只有痛感足够强,才有突破(烦累难)的动力。用足够痛逼着自己行动。
2、追求舒服的突破。体验过几次负面情绪的穿越,事后的分享轻松不费力,文思泉涌。极度体验到我的能,我的造。
3、积累分享素材。只有痛过(且必须要痛够一段时间)穿越了,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有真实感悟分享。成长从痛中来。
翻转:
1、突破,意味着从熟悉走入不熟悉。不熟悉必将要学习,要发力,要调整。而我把这些称之刻意而为,是违背规律。
❌自认啥也不做,期待结果自然发生,这才是顺流,是规律。(异想天开天上掉馅饼)
2、期待老天给个灵感。(还是期待外面给结果)可以实现,前提是内在空的情况下才能收到且执行。以往表面没动,内心早已杂乱无章,如何收得到?收到了也被恐惧挟持执行不了)
3、符合我最佳利益的事就应该是轻松不费力的。这样的事我才做。我的标准是做完就完美,写完就清晰透彻,不需反复修改,不然就是费力,累,不符合最佳利益。试问谁一做事就能完美无瑕,谁又不是从不会到逐渐会,而我完全忽略了中间积累的过程,希望一做就直接拿到佳品。中间任何的付出、积累和调整都被称为费力。
4、做事需要过程,过程又需要不断调整,改善,势必要花费心血,也需要不断和信念博奕,又怎会一直身心舒适?舒适也是做出结果后的自我欣赏。
5、成长的方式不是来自痛苦,而是觉察、转念。喜怒哀乐都可以觉察,而非只能通过痛苦觉察。痛苦充其量是自我成长初期的催化剂。
说了一堆,最终出路:
1、面对信念,“三位一体”,清除心里阻碍。
2、情绪干扰时谨记灵魂需求为最高目标。
3、做事动力源于满足自己,而非依托别人。
4、最后卯足精力,做!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