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币泡沫破裂之后,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却意外成为“明星”。传统金融机构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赶超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更是将其当作一个新的风口。
一些投资者认识到,比特币的最大价值并非数字货币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分布式记账方式(区块链)。
金融圈的新宠
金融圈最早开始热议区块链概念,几乎人人都在说这个词。
事实上自2009年比特币运行之日起,传统金融行业就开始了对这一新事物的观察,但并没有找到比特币与这些机构的契合点。
某银行资深人士分析,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比特币完全匿名的交易特性,无法满足政府对金融持牌机构的法律合规要求,尤其是在客户资质审查及反洗钱方面的规定,监管部门无法查到比特币交易双方的任何确切个人信息,这也让比特币成为一些不法活动诸如毒品交易、洗钱的“温床”。
但传统机构看到了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架构的价值所在,于是自2015年起,各大金融巨头也闻风而动,纷纷开展区块链创新项目,探讨在各种金融场景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
《经济学人》将区块链描述为商业社会的“信任的机器”。而“信任”二字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价值所在。
通常,交易双方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要达成交易,必须要依靠可信第三方做信用背书才能完成,比如在支付中,无论是消费、转账、取款,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作为信用中介存在后,才可以顺利完成资本的转移。
而区块链技术改变了这种“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通过一条条块链取代了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交易信息都能显示在共有电子平台上,并实现随时访问,从而解决了网路节点之间的信任问题。
这一特性也被视作与金融行业“天然契合”。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可在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降低资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成本。
2015年起,各大金融巨头们也闻风而动,纷纷开展区块链创新项目,探讨在各种金融场景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
金融圈偏爱区块链技术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将从帮助传统金融业重构其底层架构,将所有的金融服务场景都互联网化,为自己增加更多的互联网“基因”。
当年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中介的崛起,依靠的是远程快捷支付功能,其技术支撑是能够在多场景下提供便捷支付的IP网络系统;反观传统金融行业,仍需要通过程控交换机来进行数据交换,对应用场景限制很大。
而区块链的优势是,通过全新的传输数据方式,帮助金融机构解决点对点的传输问题,解除对金融行业服务的场景限制,让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互联网企业竞争。
2016年8月,工信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筹备会暨白皮书编写启动会”,宣布开启制定行业标准,这意味着官方对区块链技术的正式接纳。
伴随比特币泡沫破裂,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才重新被行业拿出来探讨。
区块链如何落地
2015年,历经三年左右的酝酿,眼见比特币由盛转衰,蒋海感觉区块链的机会来了,随即创立了专业区块链公司布比。
成立至今,布比已有员工四十多人,几乎全是技术人员,主要业务是为其它企业接入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特定服务,应用范围包括数字资产、贸易金融、私有股权、供应链溯源、公式、电子发票等领域,客户多为金融企业。
2016年3月,布比和阳光保险在积分领域落地了中国金融机构的首个区块链项目“数贝荷包”。这一项目通过将积分从各参与企业手中规整到区块链上,方便用户使用手里的积分,以此达到自由议价、互换、提升积分流通效率的目的。
乍看之下,布比更像是一家IT服务公司,接受来自企业的IT系统订制需求,与市面上的软件服务公司没有本质区别。
现实中还有另一类参与者,他们链接了区块链公司和企业客户的需求,同样是区块链技术的受益者。
邵建良是新三板上市企业融都科技的副总裁,该公司主要是为金融企业开发相关交易系统,合作对象包括券商、P2P、小贷公司、产业资本类金融平台等。
“今年4月我们刚和某区块链公司进行了合作,在为企业设计交易系统的时候,将部分区块链功能嫁接到这一系统中,以此提高交易系统效率、增强数据可信度,效果还不错。”邵建良介绍。
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数据存储和增信是当前少有的能够被实际运用的区块链应用。
相比将数据存储在第三方如云端,区块链存储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真实可信,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区块链体系,比特币在每个交易节点都进行数据备份的设计原理,能够防止信息遗失或被人为篡改,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真实;二是信用增信,正是因为上述原理,企业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为自己的数据做增信,以此减少中间信用成本。
这也是区块链最最具有颠覆意义的功能之一——改变信用产生机制。
通常情况下,企业想要获得贷款或投资,必须通过第三方机构(诸如审计公司、银行等)核实经营数据后才能得到授信,此间需要付出大量信用成本。
若将数据放入区块链存储,一方面信息的多点备份让企业不用担忧数据遗失或者被篡改;另一方面数据可信度大大增强,银行或投资机构可以通过这一技术获取企业最真实的经营数据来评估风险,杜绝了数据作假的可能。
上述两种通过给其它公司做概念验证(POC:Proof of Concept)或私链定制然后收费,是目前主流的区块链盈利方式之一,但也只是区块链技术发展初级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应用将会迎来颠覆性的发展
将当前区块链的发展状态与18年前的电子商务进行类比。技术真正成熟后,行业将会迎来颠覆性的发展。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的一份区块链报告显示,近两年全球关于区块链的投资数据总体呈现线型向上的趋势,截至2016年7月15日,全球共有约149家比特币和区块链创业公司获得了总计超过12亿美元的VC投资。
但实际上资本对区块链投资还未进入指数级上升状态,平均800万美元左右项目投资额度,相比当前动辄数亿美元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却又显得不值一提。
万向控股设立了一只总价5000万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全球范围内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万向控股将作为基金的唯一合伙人。
“目前基金的投资项目就快到30家,预计会用掉3000万美元的资金。”这是该基金最新的成绩单。
这些项目大多数集中在金融领域,且多投资应用层,对底层技术的投资很少;同时每项投资额度不大,基本都在数十万美元到百万不等,属于较为前期的天使轮或者A轮投资。
对于为何只投资应用层面项目,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底层技术的标准争夺上没有太多发言权,但在开发应用方面国内企业能力很强,行业通用标准一旦制定完成,中国在区块链方面就大有可为。
万向对区块链行业的投资主要分为三步,首先采取广撒网的方式,挑选一批看好的项目进行财务投资,投资比例一般为5%-10%;然后在整个行业中找准1到2个重点发展方向作战略投资,其投资比例会适当扩大到20%-30%。
“最终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能够反哺母集团业务——金融和汽车制造的创新平台,将汽车制造和管理整体智能化、智慧化。”
另一方面,当前区块链仍处于发展前期,好项目少、懂区块链的人更少,投资人无法辨别项目的好坏,所以还在观望学习中。
要了解更多颠覆式的金融创新科技,欢迎参加3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金融创新技术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