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钱钱》,顾名思义,是本儿童理财书,事实上也确实是,然而这并不妨碍作为一个成人的我获益良多,无意吐槽教育,就是在补小时候落下的课喽。
这本书给我的钱财价值观更换了系统。我一直以读书人自居,以读书人不谈钱自傲,以视金钱为粪土而自豪,——其实是不愿面对自己穷酸相和不敢接触理财知识的鸵鸟心态。
然而,当一个幸福的享受生活的被人爱戴的有钱人金先生问“你为什么不能因为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挣到钱呢?”我竟无言以对,是啊,如果做一件事情,既有乐趣又可以挣到钱为什么不可以呢?陪狗玩,得到了乐趣,为什么不能同时得到钱?在桥头捡到钱包等失主回来,花费了自己的时间,为什么不能接受失主金钱表达的感谢?难道接受了,我就不是做好事了么?为什么之前一直认为钱不可以和乐趣,不可以和心甘情愿,不可以和道德并存呢?可见,我对“钱”是有偏见的,我潜意识里认为“钱”是肮脏的,庸俗的,是不配与我的乐趣和道德并提的,但是讽刺的是,我的生活却也需要“钱”的支持。原来我对钱的态度是这么的矛盾畸形,真需要好好向“钱”道个歉,重新审视自己的“钱财”观念。
在自省的同时,想起了社会调查学的老师讲过的一个实验,事实上,对钱有不健康看法的远不止我一个人。实验是这样的:
在学校随机找人,说,老师需要帮助,要评职称需要实验数据,请同学帮忙去电子教室做一些题目。教室里,告诉大家,题目注意事项等,请大家尽力做好,这对老师很重要,由于经费不足,答题志愿者无报酬,但是老师会很感谢你们。
在学校随机找人,说,老师需要帮助,要评职称需要实验数据,请同学帮忙去电子教室做一些题目。教室里,告诉大家,题目注意事项等,请大家尽力做好,这对老师很重要,由于经费不足,答题志愿者无报酬,但是老师会给你们一支笔做纪念表达感谢。
在学校随机找人,说,老师需要帮助,要评职称需要实验数据,请同学帮忙去电子教室做一些题目。教室里,告诉大家,题目注意事项等,请大家尽力做好,这对老师很重要,由于经费不足,答题志愿者无报酬,但是老师会给你们价值两块钱一支笔做纪念表达感谢。
在学校随机找人,说,老师需要帮助,要评职称需要实验数据,请同学帮忙去电子教室做一些题目。教室里,告诉大家,题目注意事项等,请大家尽力做好,这对老师很重要,由于经费不足,答题志愿者,老师只能给你们两块钱表达感谢。
预计一下,实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结果是1和2两组的做题成绩差不多,3和4的结果相近,而不提“钱”的1和2两个小组的同学做题目的成绩显著更好,这是“谈钱伤感情的实验版”。
为什么大家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提了钱反而会积极性下降?在不提钱的时候,会觉得帮助老师是一件助人的事,大家愿意为助人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当提钱的时候,助人的情感被“两块钱”覆盖,大家只愿意付出2块钱的时间和精力。
思及好多人不能从工作中获取乐趣,可能也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不认同乐趣和钱可同时获得,所以找一个难受的工作,继续着“挣钱”和“苦逼”更配的潜在观念。
为什么我们不能因为做了一件助人的事情,一件喜欢的事情而挣到钱呢?我没有答案,但是理智告诉我,这种观念是不合理、不健康,会让我很累,我需要改变。
一个人要想过更幸福、更满意的生活,就得对自身进行改变。这和钱无关,金钱本身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金钱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只有当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或者坏的影响。然后,钱要么被用于好的用途,要么被用作坏的用途。一个悲观忧虑的人,钱越多,烦恼就越多;而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只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