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革命

认知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已经被很多人拿来写过,虽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性,但是目前作为我成长中最为关键跨过的一道门槛,我想写写我的理解。

  先说个故事:

小A和小B同是我较好的朋友,从小两人都属于非常聪明的人,并没有看见有太大的异同。小A和小B同时考取同一所二本学校,两人也同时经历了大学的放纵和迷茫,小A开始慢慢理解自己想做的事,并且认为应该接触更加牛逼的人和良好的氛围,所以开始选择考研,最终在读研的过程中不断接触着最新前沿的科技和好玩的人。现在小A做着月薪30k+的工作,做着某个领域超前的技术。而小B选择了响应家中的号召,去一个稳定的单位,并且按照既定的路线消耗着日子,干着月薪3k+的工作,顶着无聊的国企的事情混着日子。这样的例子在周围也并不少见,也无关对与错,但其实从两人对我的反馈来看,小A非常开心的做着他喜欢的事情,眼睛冒着光。小B整天的抱怨没有了以往的那份自信。

  那么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我认为是:认知导致了他们的行动。从而使两个人做事的方法截然不同。

  好的认知是开始慢慢接近着事物的本质,做出做事情方法的调整,更新现有方法论和工具,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从而使得势能越来越大,达到目的。小A-找到方向-通过不断目标导向的学习-收获-激励不断的学习...

  坏的认知保持着事物的假象,按照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掉进了负反馈陷阱,恶性循环,内心崩溃爆炸。小B想混日子-找一家清闲的差事-无目标-抱怨-内心崩溃-无目标...

  工作了五六年,但是每天感觉还是做着机械式的劳动,没有长进,工资停留原地不动?面试讲话没有逻辑,句句没有答到点子上?...

  其实认知不仅仅影响着自己还影响着与外界的沟通还有交流。两个人的认识不在一个层次上,需要其中一方通过降维的方式来进行沟通,而且效率一般都不怎么高。很多需要谈判合作的工作也许就会黄。

  那么其实很多人知道认知这个道理,但是和真正理解“道理”有很大区别。那么怎么来提升这珍贵的认知的事情呢?

  第一,大量的阅读。有没有感觉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后自己有如醍醐灌顶瞬间有打通任督二脉?

  第二,大量的思考总结。看书确实很爽,但是到用的时候又全忘光了,或者具体如何实操又无法下手?这说明其实你并没有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还有意识,而做到思考的一个好习惯是及时总结还有输出。

  第三,经验或者经历。大量的认知不仅仅建立在阅读上,还有很多认知不经过惨痛的经验教训是无法领悟的,只有吃了“亏”,才知道成长。

  以前自己写文章是想到哪写到哪,完全没有逻辑。而现在的自己通过阅读还有总结慢慢的开始摸索出一些认知,开始有意识的给文章找到主脉络,搭建框架,再细化内容,我觉得也是某些“认知”给我带来的方法论,工具方面的更新。这种思维给我带来很大帮助,也希望自己的一些感想能帮到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听了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16小时的课程,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达尔文世界观。 大学学物理的时...
    流云戏水阅读 1,589评论 1 4
  • 本文可参考推荐书籍赫拉利《人类简史》,《世界观》台湾版,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
    雨飘碎归尘阅读 4,775评论 0 13
  • 李善友,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混沌创业营主持教授,主要专注于新科学与世界观、创业教授、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深度研究。 离开...
    厉害了喵阅读 3,100评论 8 26
  • 我比较喜欢读书,毕业以后闲暇时间多用来读书,大部分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书,每当亲戚朋友熟人问起在干什么,我经常说:...
    莲炘阅读 236评论 1 1
  • 不知不觉来北京已经两年半了,当初抱着闯世界的心态来到北京一家研究所读硕士,到今天临近毕业,在一个安详的午后,喝着茶...
    车到山前必有路阅读 34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