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学前】3.不属于自己的“锅”坚决不能背

当学生成绩下滑,家长质问“你是怎么教的”;当孩子在学校磕碰受伤,领导皱眉批评“安全管理不到位”;甚至班级评比垫底,同事也在嘀咕“带班能力有问题”……这时,你是否感到压力巨大,满心委屈只能化作一声叹息,心想“凭什么这些都要我来背锅”?班主任这个岗位,干得好就是“六边形战士”,干得憋屈就成了“专业背锅侠”。家长的期望、学校的指标、社会的关注,还有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四面八方的“锅”扑面而来,让人头晕目眩、身心俱疲。想要从这些“锅山锅海”中突围,关键不在于硬扛,而在于掌握“巧妙拒锅”和“责任切割”的方法。这并非推诿责任,而是维护职业尊严、留存教育初心的“自救之道”。既然要自救,班主任就要学会扛起该扛的责任,卸下不该背的锅。

首先,班主任要扪心自问:班主任为什么容易成为“背锅专业户”呢?

1.家校责任界限模糊。学生行为习惯不好,有些家长不仅不反思,还倒打一耙,说:“老师,他在家可乖了,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怎么到了学校就不听话了呢?”。学生成绩上不去,家长就微信轰炸:“我家孩子还花钱补课了,这成绩还怎么烂,您是怎么教的呀?”学生进了校门全由老师负责,回到家里,家长又不想管。家校之间的责任界限成了一笔糊涂账。

2.校内分工不明确。德育处活动方案没写清楚,班主任来顶雷;教务处考场通知发晚了,班主任挨骂;学生体育课上训练不认真,班主任被责怪思想工作没做到位,甚至校园灯泡坏了导致学生绊倒,都能怪到“班级安全教育不到位”上。班主任成了万能“接盘侠”,什么“锅”都能扣过来,就像头上顶着“无限责任公司”的招牌。

3.自我苛责严重。“没转化好后进生,是我无能”“家长投诉了,肯定是我没沟通好”“评比落后了,我给学校拖后腿了”……良心成了沉重的枷锁,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也往身上揽。这种“圣人情结”,很容易把自己搞成一个“病人”。

其次,班主任要努力自救:班主任需要从哪些方面拒当“背锅侠”?

一、家校责任切割——白纸黑字定乾坤

1.新建班级家长会就是“责任宣示台”。我会开门见山地说:“各位家长,咱们丑话说在前头。在学校,我负责传授知识、管理课堂、保障安全、培养习惯(具体包括听课纪律、作业规范、同学相处等)。在家里,您要负责培养孩子的品德(如孝顺感恩、诚实守信、承担家务),管理孩子的习惯(如早睡早起、合理上网、完成家庭作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如饮食睡眠、情绪疏导)。咱们是‘合伙人’,不是‘包办人’。孩子是我们共同的‘产品’,但教育过程需要分工合作。”把这些话摆在明面上,白纸黑字发到班级群里存档,比事后

扯皮强多了。

2.遇事别慌,先掏“责任说明书”。学生打架,别急着认错,冷静拿出《家校责任公约》,说:“您看,处理校内冲突是我的职责,我会立刻调查调解。但孩子遇事冲动、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您在家需要多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孩子成绩滑坡,调出沟通记录,说:“您看,我曾三次反馈孩子上课走神、作业马虎,并建议加强专注力训练和家庭作业监督,这是当时的记录。课堂教学由我负责,课后练习则靠您督促。” 用事实划分责任,让“锅”各归其主。

3.面对甩锅,温和而坚定地回应。家长吼道:“孩子撒谎都是跟同学学的,学校风气差!”我回应:“XX爸爸,我理解您的心情,但家庭是诚实教育的第一课堂,孩子为什么选择撒谎而不是沟通,需要你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在学校,我会狠抓诚信教育,但家风这个基础,还需要您来夯实。” 不卑不亢,阐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校内分工明确——拒绝模糊甩锅

1.吃透“岗位说明书”,承担自己的职责。别把学校发的班主任职责条文压在箱底,把它拿出来当作“护身符”。领导安排“文明城区检查材料汇总”的任务,微笑着问:“领导,这项工作好像属于德育处统筹范围。我这周忙着安全教育、心理普查、少儿医保催缴等工作,实在怕耽误大事,您能否问问负责材料的XX老师?” 这不是推诿,更不是偷懒,而是为了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跨部门协作,先把话说清楚。德育处举办大型活动,要求班主任“全力配合”,提前问清楚:“需要我班学生具体参与哪些环节?活动时长多久?是否需要我全程跟班管理?其他常规教学任务能否协调?” 明确预期,避免全力配合变成全盘接管。

3.遭遇“甩锅”,用证据反驳。学生午休时在操场摔伤,领导责怪“课间安全教育不到位”,立即调出安全教育班会记录照片,说:“领导,您看,安全提醒每周都会讲,有照片留存。操场护栏年久失修,有照片为证,是否应该由总务处列入维修计划?” 平时养成“工作留痕”的习惯,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

三、调整认知减压阀——放过自己,成全学生

1.认清“教育不是万能药”。对于沉迷手游、父母放任不管的孩子,即便你苦口婆心劝导一百次,他回家后依旧通宵玩游戏,但这并非你的失败。你已经尽力去唤醒和引导他,人事已经尽到,结果听天命即可。若苛求“一个都不能少”,不仅压垮自己,学生也不会感激你。

2.拒绝“过度责任感”的PUA。别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作枷锁。这句话是激励,而非魔咒。学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天赋的差异,这些都是教育中的变量。你的责任是尽力教,而非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把“问心无愧”作为衡量标准,取代“必须完美”的枷锁。

3.建立“能量补给站”。可以找志同道合的班主任姐妹吐槽,跟理解自己的家人倾诉,甚至对着操场的大树吼两嗓子。定期清理“情绪垃圾”,别让委屈在心里发酵成伤害自己的毒药。培养工作之外的爱好,如跑步、种花、追剧等。生活有了宣泄的出口,工作才不容易崩溃。你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然后才是班主任。

拒当“背锅侠”,不是没担当,而是班主任对这份“以命燃灯”职业应有的清醒与智慧。当我们用明确的态度划清家校责权,校准校内分工,释放内心重负时,那些曾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黑锅”,就会纷纷掉落。取而代之的,是肩头清晰的责任、脚下坚实的道路,以及心中重新燃起的、纯粹的教育热情。这份热情,不再以自我牺牲为支撑,而是以专业尊严和内心的从容为基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