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明星大S英年早逝,杂谈流感问题
昨天各家媒体都在报道,台湾知名演员大S(徐熙媛)因流感去世的消息。据报道,大S因为在日本旅游的时候患上流感,引发肺炎,抢救无效,香消玉殒,享年48岁。
逝者安息!
老成已经几十年不看流行剧目,根本不知道这位明星演过什么角色。在媒体屏幕画面上,一群年轻女演员,老成看了都分辨不出来,叫不出名字。
老成不是大S的粉丝,老成之所以关注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一直关注流感问题。
在新冠之前,我们一般人都有这种误区:流感也就是流行感冒,是个小毛病,不会危及生命。
比如,出现身体发烧咳嗽等的身体不适,心怀忐忑求医问诊,医生诊断说,就是流感,自己心中的石头也就落了地。
吃药输液治疗,病程基本也是一周。自己身体壮,硬抗着,一段时间也好了。
平常不舒服,逢人关切问候,往往就随口应道,偶然受寒,有点感冒,对方也就释然不再问。
但自从新冠疫情以后,新冠病毒横空出世,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如同一场全民的防疫大演练。自此,人们不再对流感掉以轻心,都谨慎有加。
其实,流感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因为治疗不及时,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才是致命的。
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还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心肌炎等。容易出现流感并发症,发展至重症肺炎,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十多年前,老成看一部电影,《孟二冬》。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电影,或者说是一部人物纪念片。该片根据已故的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孟二冬勤奋治学、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观者无不为孟教授高尚的师德而动容。
孟二冬(1957年1月~2006年4月22日),生于安徽宿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
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只是简单地打针、吃药治疗,仍坚持上课。病情越来越严重,继续坚持用麦克风授课。
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在师生们的再三要求下,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病情做出了“禁声”的医嘱,但他第二天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
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老成对孟教授的不幸早逝也深感痛惜。
当时老成在学习伤寒论,根据电影情节和相关的资料,分析孟教授的病情,肇因应该是一场不起眼的流感。
或者没有发生流感,在3月春寒料峭的季节,孟教授突然从北京来到新疆,不适应新疆水土气候,感受风寒,引起一种《伤寒论》中论述的,寒邪直中少阴的病症。
寒邪直中少阴,其中一个最为特别的病症就是“暴哑”,嗓子突然哑了,说不出话来。
这种典型的暴哑病症不常见,老成多年间,在现实周边人中只见过两次,暴哑只是寒邪外感直中少阴的症状之一。
人的身体是个复杂的系统,五脏六腑有偏盛偏衰,疾病往往从身体最为薄弱的地方突破。
孟教授执教授课,最为劳苦的就是嗓子,出现“暴哑”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伤寒论的麻黄细辛附子汤。
中医理论认为:喉为肺系之门户,少阴肾经亦循喉咙至舌根。若为暴哑,乃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
上次老成写的现场抓获非法行医的老同学,就是用的这个方子。当然并非出现暴哑才用这个方子,综合诊断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皆可辩证加减运用。
只可惜,孟教授当时没有遇到老成的同学,一剂两剂就能痊愈,绝对不会最终不治英年早逝,痛失国家教育事业的宝贵精英人才,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