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企业的观察,我们可以稍稍总结一下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模式,来帮助自己为未来定位。
第一种,跨地域拓展
北京市属的很多地产企业和施工企业,通过前往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方式,实现着自身业务的拓展。比如首开集团、北京建工集团等。
地处北京,让这些市属企业有机会接触更前沿的发展理念、建设更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以适应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通常,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正在沿着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发展路径前行,市属企业能够对这些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进行前瞻性的判断,并通过将在北京运行良好的生产模式带到二三线城市中,实现企业的业务拓展。
从学生的角度,大家如果能发现这一点,就能提前做出预判,并不一定加入市属企业就一定在北京工作,以及可以通过一线城市的发展预估二三线城市的未来。
第二种,形成全产业链发展
我们传统的建筑行业内企业分类方式:例如设计、甲方、施工等,正在被打破,不少企业在自我介绍时会提出“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无法对其进行上述的分类描述,因为他们已经集开发、设计、施工甚至是运营为一身。这样的企业通常会有其传统的优势板块,比如深圳华阳以设计为核心,全产业应用BIM技术。全产业链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也能更好的实现各产业链间的沟通,降低企业成本。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企业中了解建筑行业产业链的全貌,清楚地认知相互间的关联与配合。
第三种,叠加服务品牌经营发展
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地产公司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开发甚至是建设上,而是继续向用户靠近,直接打造服务产品。比如龙湖的商业板块和物业板块、泰康的养老社区等。
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已经不止限于有房可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影响着消费倾向。我们住的小区品质如何?是否舒适?以及综合性的商业社区、应对老龄化的养老社区,这些服务理念都是预见到人们的需求后不断兴起的。企业卖的不是房子而是服务,当我们再想到这些企业的品牌时,想到的估计也不仅仅是地产了。
大家在观察中,也许也能感受到,建筑行业的外延很大,依托建筑行业,我们可以充分去想象和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领域,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如何让别人也觉得自己有这样的优势。
第四种,孵化新领域投资未来
在走访一些企业时,我们会发现,企业会在一些领域建设研究机构,这些研究目前并不赚钱,规模也不大,但这些领域有可能会在未来决定企业命运,比如中元的绿建研究所。
我有时会在和毕业生们的聊天中,得知他被企业委派成立一个小的工作组,去研究某项业务,开始时没几个人,后来人多了起来,再后来,企业发现这个领域不错,就从他的团队里把之前参与研究的人分到了成熟的业务部,在那里去应用研发成熟的技术。企业需要利润作保证,所以一定会以利润最好的业务作为当下的核心板块,但谁都知道,必须投入到对未来的研究中去。于是,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都会谈到他们目前正在往哪些领域拓展。
我们可以对位自己来思考,我们是去传统领域还是去新兴领域呢?这没有正确答案,需要自己来探究、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