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可以说对于画家以及玩摄影的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就不那么重视了。可以说我们普通人在观察失去的时候,一般注意的都是色彩比较鲜艳明亮的地方,而对于阴暗的地方往往会选择忽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不是阴影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呢。假设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光明,没有黑暗,没有阴影的世界里,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可以说,我是想想都觉得相当不真实的。
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理解的阴影其实是‘不透明体在背光面创造的黑暗’,那么对于画家来说阴影又代表着什么呢?作为画家是如何来对待阴影的?同样作为对阴影感兴趣的人群,摄影师对于阴影的看法和理解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可以说这种种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回答上来的。虽然作为非画家出身的我们不必对阴影了解的那么深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阴影在画作中的表现,这对于加强我们的艺术审美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由著名艺术史家E.H.贡布里希所著的《阴影:西方艺术中对投影的描绘》可以说讨论的中心可以说是在艺术史中有趣的议题:阴影,而且是里面的投影。本书的篇幅不长,总共只有69页。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十页的篇幅中作者将我们读者带入到了在艺术作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阴影中,而这个领域可以说在我们普通人去参观画展等往往不是很重视的。可以说,我在阅读本书中发现作者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其实是考虑到了本书的阅读人群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普通读者,所以在书中的“投影诸貌”部分中,作者开篇就开明见山的将艺术史家的‘眼光’专门作了详细的阐述,并试图传递给我们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绝不能假设艺术家没有看到他未画出来的东西’。当然想要让读者能够完全接受还是需要进一步讲述,作者紧接着就开始阐述投影与光学法则之间的联系以及阴影在古代神话中有何应用。
可以说在这里面的阅读中,身为普通读者的我对于阴影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说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其实在画作中有了阴影的加入,才使得这幅画作的真实性得到提高,更能烘托出想要表达的主题。但是也并不是说阴影的表达手法就是唯一的,作者也在书中提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由于不想使用阴影,但是又不能回避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将阴影淡化的画法,可以说这其实与现在在摄影中加入各种滤光的滤镜也是相同的道理,都是为了降低高光影比。例如马萨乔的《用影子治愈病人的圣彼得》就是这样的效果。
可以说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阴影在艺术史中的发展以及画法的多样性,而且能够通过本书的众多化作来近距离的体验阴影在这些画作中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基本上每一幅引用的画作作者都或多或少做了相应的解说,这样也能够为我们进一步去理解(从阴影的布局方面)画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希望这本书能够给阅读的你带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中,体会阴影的神奇效果,正如本书的封面设计的那种阴影效果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