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成不了自媒体作者,别说通过写作赚钱,实现财务自由,连起码的变现都没有可能。
看了太多的牛逼自媒体作者的文章,无论热点的追捧,故事的禅述,看法、见解,以及金句的深刻,是我怎样学习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这让我深深地自卑。
虽然也试着努力学习,终究起点不同,差距无法逾越。
我只是把写作当作兴趣,而他们已经把写作当成了职业,并且文字渗透了他们的血肉。
这更加深了距离。
当写作不能换来柴米油盐,只好去挣钱养家糊口。
因为自己太过平凡,一不会赚钱,二没有才华,三没有本事。
感觉自己与周围人稍稍有点不同的应该是对文字的喜爱,爱别人的文章,爱自己心血来潮的感叹。
如果连这点都放弃,真的就和周围的打工族一样:机械、麻木的过每一天。
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是交谈的全部话题,这让我心有不甘:不甘心就此淹没。
比又比不了,争又争不过,放又放不下,舍又舍不得。
怎么办?
想想还是算了吧!追不上人家的步伐,只有按自己的节奏,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应该不叫自媒体,而是日记吧。
管他呢,我不会写自媒体文章,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龙应台和安德烈写信都行,虽然她有声份效应,但正是书信表达了她们母子最真实的一面。
我喜欢看真实的东西。
所以,也尽量把自己真正的感动写出来。
篇一
《愧疚是一根刺,会伤痛你的心》
愧疚是内心的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刺痛你的心。
有些事情,总在不经意间引起内心的愧疚,无法忘怀,又不能释怀。
母亲年前去逝。
腊月二十七日,母亲病危。
兄弟姐妹从四面八方聚集一起,探视命垂一线的母亲。站在她床边看着,虽然脸色不好,呼吸艰难,但还算均匀有力,都想应该年前不会有事。
而我想得更奇怪:母亲不会轻易的离开我们的,这么多年,她坐在床上的身子,像风景一样定格在脑海里,怎么可能消失呢。
母亲的生命力如此玩强,强大到我忽视了她的状况,只凭自己的腻测去看待,还傻乎乎地说:兄弟姐妹轮当吧!
晚饭后,留下值守的,我们都各自回家。
9点45分,三哥四哥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快来,母亲走了。
那一刻我蒙了,一路上悔恨不己,直到现在,心里还是隐隐作痛,只要想到母亲,愧疚感油然而生。
为自己的自作聪明和对母亲生命的漠视而难过。
我一直反思:当时为什么不在身边守着她?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不是心里已经对她的好歹无动于衷了?还是怕担惊受累,能躲一时是一时?
应该都有。
母亲虽然要人服侍,但仅限于端饭、倒水。
吃喝拉撒还是可以自理,所以并不很费力。
况且,她由大哥服侍,我们几乎都没管事。
曾经夸下海口:等母亲不能动,我一定回家照顾她。结果临终都不陪在身旁。
她不给我这个机会,或许她不想给我们更多的拖累。
一个月不到,她突然就不行了。
更没想到,弥留之际,儿女全不在身边,连送终的人都没有。
这个愧疚直到现在都折磨我。
遗憾,经过一个个日子的沉淀,终于变成了愧疚,吞噬着我的心。
时间不能冲淡一切,有些伤它结痂后,会留下疤痕,有意无意的扫上一眼,都会想到曾经撕心裂肺。
所有的行为,都会用不同的形式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