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来聊聊阅读的话题。
阅读,或许是帮助智人有别于地球上其它物种的显著行为之一,毕竟动物也会吃喝玩乐,却只有人类才能享受阅读。
所以,当你去朋友家做客,客厅、厨房、卧室这些常规功能性区域,可能并不能帮助你很准确的识别朋友的兴趣爱好,但打开他书橱的那一刹那,一切都一目了然。
我曾被一个娇小的女孩子的书橱惊吓到,满满的各种中外战争史,从凯撒到希特勒,从美索不达米亚到波斯湾,一个小女子的躯壳里竟藏着一个铁血男儿的灵魂。
我也曾被一个主持人朋友的书橱震惊,在屏幕前插科打诨,口舌争锋的他,看得书却是《老子》、《庄子》这样散佚出世的作品,仿若一个终南山隐士。
不看到他们的书橱,完全走不进他们的内心。
阅读是个很私人的行为。在阅读中,我们不用考虑讨好和取悦任何人,除了我们自己。在个人空间已被社会角色、环境社交逼仄到墙角的当今,阅读似乎成了为数不多的还可以由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不用考虑身份地位,也不去管旁人反应,每个人都可以在自我阅读中成为说一不二的国王。
非要为书目开个清单,为阅读定个计划,我想大可不必。就好比《诗经》里最美的诗,就是原生态的田野劳作的号子,两情相悦的耳语,车马劳顿的悲歌,后世为诗框上了格律,规范了平仄,大雅之堂是登上了,但打动人心却不足了。
阅读,一定是心念所至,随性而为,才最为快乐。
但我也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看了很多书,可是都没有记住。”仿佛一腔深情被书籍辜负。又或者,“读书有什么用,作者都死去一两百年了,这样的书还适合今天的发展吗?”
这么说的人,大都是贪心的人。总想着,做一件事,完成两样的功用——读书不仅要快乐,还要有实际功效。
我不太明白,世间万物为何只有书籍承担了这不能承受之重。倘若你去问一个抽烟的人,香烟有害为什么还要抽,他会告诉你,因为快乐;你去问宵夜摊上喝酒吃肉的人,大吃大喝之后睡觉,百分百长胖,为什么还要做,他会告诉你,因为快乐。
如果快乐本身可以定义为一种功用的话,阅读的元功能恰恰是激发快乐。
但书籍又有一个使命,高尔基总结为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总要不知不觉和学习挂起钩来,学校教育的余毒在成人世界中依然绕梁三日。于是读书在消遣和学习间摇摆,读书人在好奇心和学有所获间不甘。
确实有人读书不是为了感官愉悦,这是以文字为职业的专业人士,比如学者、作家、记者。阅读对于他们,是一个素材搜集的过程,阅读的定位就自然变成功用型的积累知识。
苏东坡曾吐露过他的读书方法,“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翻译过来就是:书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只有确定目标,有的放矢的读,才能有所收获。东坡是大学者,把读书看作做学问,此时自然提倡深思熟虑的阅读方法,谋定而后动,更有效率。
如果我们普通读者对阅读的期待也已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而是希望可有所长进,即便达不到专业人士水准,也能做一个朋友中间的饱学之士,那我们就运用上面的读书方法来读书,同时做好牺牲好奇心和轻松快乐的准备,因为治学总是不轻松的,哪怕是业余治学。
现在年轻人中流行一种斜杠青年,大抵是指兴趣广泛,生活跨界,一个人的职业头衔可以是“律师/歌手/摄影师”。好奇心充盈,精力充沛,将自己的生活斜杠一下,无可厚非,但在阅读中若泛滥斜杠,恐怕只能蜻蜓点水,对于专业的学习长进是帮助不大的。
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斜杆青年当属达芬奇,这位先生精通天文、建筑、物理、雕刻、数学、甚至烹饪…,但他最后借以闻名的却是绘画。画界评述他因兴趣太过广泛,十分遗憾留下的优秀画作不多。而我辈断不可能再拥有达芬奇这样的天赋,所以能在一个领域里学有所成,已经实属不易了。
在阅读中发现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是比穿一件合身衣服更为重要的事情。拥有自己的阅读调性,就等同于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贫穷和富有,都已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的一位学兄自称也很爱读书,近日搬了新家,特意打了一面墙的书橱,定要请我去参观。盛情难却,不如就范,可踏进书房门我就惊呆了,险些以为走进了机场书店。满满的架子上陈列着一本本曾经热门一时的书籍,从财经商业到鸡汤暖文,从侦探小说到畅销文学。
看着学兄一脸期待的希望我这个常读书的人能够赞美两句,我只能打着哈哈含糊的说句“学兄涉猎真广泛啊”。而内心又无比惋惜他花出去购书的那些银子和浪费在读书上的那些时间。他的书橱果然和他的人一样,虽然认识久远,但依旧面容模糊。
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钱钟书《围城》
世界读书日,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