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太子宜臼为王,东迁洛邑,史称周平王。
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后来,周平王宠信虢公忌父,有意擢升虢公、分享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派遣祭(zhài)足率领郑军在四月收割了东周王畿[jī]内温地的麦,又于当年秋天再率领郑军收割了东周王畿内成周的禾,周郑关系因此进一步恶化。
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太子作为人质的事情。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周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实际已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是表明东周“礼崩乐坏”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卿士:周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
二人为何成为卿士?
当初,周幽王昏庸,宠爱美女褒姒,想废长立幼,这个要废的“长”就是周平王,名叫姬宜臼。作为堂堂的嫡长子,姬宜臼怎么可能坐以待毙呢?于是,他伙同外戚申侯,勾结犬戎发动反叛战争,弑父幽王,杀弟伯服,靠着申国、缯(zēng)国、许国的支持,自立为王。
众多实力强劲的诸侯都不买周平王的账。其中一个姬姓公爵大国虢国就另立了一个王,他就是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周携王。
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这种二王并立的局面,让各方诸侯都开始站队,打着保护主子的名号开始争抢地盘,顿时间就天下大乱了。
这时,姬姓侯爵大国晋国国君晋文侯。他选择站队周平王,带领军队攻打虢国,杀了周携王。
之后,他又联合了郑武公出兵去申国接周平万去洛邑,负责为周朝养马的西垂大夫秦襄公也派兵护送。
这就是历史事件“平王东迁”的大概经过,晋国、郑国、秦国立有大功。周平王论功行赏,秦国开始准备建国,郑国和晋国受封了大片土地,并且晋文侯和郑武公都被授予卿士,类似于宰相,共同管理周朝政务。
随后,晋国开始陷入长时间的内乱之中,而郑国则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常发动战争,实力也就逐渐增大,连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了。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贰于虢:两属,意思是周平王既想依赖郑国又想依赖西虢国。
由于郑国越来越强大,威胁到了周平王的统治,于是周平王就想趁着郑庄公收拾弟弟共叔段的时候向西虢公忌父寻求帮助,并许诺分给他一定的土地和权利。
因此,郑庄公怨恨周平王。
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
译文: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