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
对于人的命运发生作用的,除了知识还有人格和能力,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在这三者中,知识是次要的,而人格和能力起主要作用,这是新时期对教育目标的新认识。
一、知识并非力量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知识意味着规律,即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尊重知识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历史。
知识发生的两个原则:
一是求实:事实就是,善于从实践中总结
二是更新: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过程,必须不断更新,不断得到更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把拥有知识本身当做一种资本,容易把问题想的复杂,反而失去了创造力。
二“体验教育”的神奇魅力
体验教育以活动性,游戏性,教育的无痕性,可操作性很容易引发孩子参与热情。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一直是自己情感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他们主动参与到动手动脑,思想和身体的锻炼过程中去,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自悟顿悟,心学慧学。
最为经典的引导觉悟,对人施加有效影响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启发”了。
启发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教育的秘诀“三分教,七分等”
如何觉悟?觉悟=理解+顿悟
第一阶梯:读万卷书,获取信息,对信息区分,分类,整理
二阶梯:行万里路。实践,体验,接触,在学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与归纳。
三阶梯:阅人无数。大量接触不同的人,从不同人身上找到相遇和交集之处,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四阶梯:跟随成功者的脚步。模仿与跟随
五阶梯:高人点悟。
四、创造性才华从何而来?
从美育入手,培养人的创造性
儒家重视“诗礼乐”的教化,教育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都可以归结为美育,其功能在于怡情养性。
美育的根本性价值在于给人自由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