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老师的《终身学习》里,借用了《财新》杂质总编辑王烁的一个观点:要做知识的游牧民族。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对待知识的态度,不能像农耕时代一样了,就是搞一块地,祖祖辈辈的在这片土地上春种秋收。而要像游牧民族一样,哪里土肥草美,就向那里迁徙,一辈子都不能停。
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大环境在改变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而且在不断加深,飞速变化。小时候学习焦虑的是,怕考试成绩不理想,怕考不上好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
这些焦虑的本质是为了谋生,是很低级的焦虑。
随着社会的发展,“谋生”的焦虑正转变为求存的问题。
其实,学习的焦虑对于有生命的生物来说是个普遍现象,不单纯只有人类才有。比如,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细胞膜表面布满受体,用来收集环境信息,这就是单细泡生物对文化的需求。
由此可见,人类对学习的焦虑由来已早。
环境越复杂,焦虑感就越强。如果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原来的生存方式是无法维持的。
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分层已经越来越严重,社会阶层已经固化。罗振宇老师的观点是,也固化了,也没固化。
关键的区别在于你有没有知识,你是不是能够完成认知升级。
如果,穷人能够实现认知升级,阶层固化是不存在的,比如《哈利▪波特》的作者英国女作家J.K.罗琳,一个单亲母亲,通过写作成功晋级英国作家首富。
所以说,知识能帮助人完成阶层的穿越,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的焦虑感来的就更加急迫。
那么,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学习?如何缓解焦虑?
罗振宇老师给出了五点建议,分别为:
人格
跟人学比跟书学效率更高,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知识网络,它真实存在的是在牛人的大脑里,是在不断的翻江倒海的在迭代。
和牛人在一起,是最好的减轻知识总体负担的最佳方案
概念
就是通过不断地搜集新概念来高效的学习。
世界本身很复杂,它怎么能变成知识呢?就是沉淀为一个一个的概念,了解一个新学科的时候,先去了解概念。
缝合
就是拿针缝一针,把知识合起来,怎么缝合?很简单,表达一次,比如写一个读书笔记。
碎片
知识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碎片化的,对于现代成年人而言,碎片化的学习方法是最现实也是最易达成的,碎片化学习更易上手和开展工作。
目标
人间就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他的世界里有三个词,叫立场、感受和意见;第二种人,他的世界里也有三个词,叫目标、方法和行动。
意见是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东西,知识在脑子里是散黄的,是在那里晃来晃去的,可是一旦具有,目标、方法和行动的时候,一切就整合起来了。
最后,罗老师提到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也就是跨界的重要性。
这个时代最精彩的知识创新多产生在多个领域的中间地带,这是一个知识大融合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用20%的时间去了解一个新领域80%的知识,然后赶紧转战下一个领域。
这也就是我理解的知识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