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所在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具体到这一课中,作者如何表达?第一,欲扬先抑。第二,借助具体事例。
王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解决语文要素,学习老舍的写作手法。他将目标转化为一个问题:……的事实在哪儿?
只是问法千变万化:
没错,这就是母鸡大声喧哗的事实,
现在我们继续第二条,无病呻吟的事实在哪儿?
再请一位孩子来读一读这一段事实,事实读完以后,其他孩子再读一个词——讨厌。
第三条母鸡欺软怕硬,事实在哪里
第四条讨厌的事实,自我炫耀,谁找到了这条谁?
现在经过老舍先生的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母鸡令人讨厌的事实清不清楚?
而现在的母鸡却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是我们知道光有这四个词是不够的,哪怕你写得再醒目,就像当初控诉母鸡的时候需要事实,那么你现在表扬母鸡也需要事实。来,孩子们一条一条地找一找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事实。
这样的事实还有很多,就写在老舍先生的表扬信当中继续找。
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围绕一个本质问题:作者用了什么事实表达情感。在找到本质问题后,王老师将其用儿童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了。
围绕本质问题,创设了一个连续性的问题情境:
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大作家。但是这位大作家有一次却碰到了一件事。原来他夫人在自家的院子里养了一只母鸡,自从他夫人养了母鸡之后,老舍先生原来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老舍先生是一个文化人,不能动武,于是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给母亲写了一份控诉状,罗列了母鸡一条又一条的罪状,然后要把母鸡告到他夫人那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写的这一份控诉状。
他夫人拿着老舍先生写的控诉状,指着母鸡和一群鸡雏说,现在他是母鸡母亲了,建议老舍先生再观察一段时间,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要是老舍显示还是讨厌母鸡,那立马让母鸡滚蛋。但是她有一个要求,如果老舍先生打算继续留下母鸡的话,得为母鸡平反,为母鸡写一封表扬信。真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完全发生了变化,而且最后真的为母鸡写了一封表扬信。
三个情境,合情合理。根据“讨厌母鸡——敬重母鸡——歌颂母爱”这一文本语境,创设了“写控诉状——写表扬信——怀念母亲”的教学语境,实现了文本与课堂学习的重合。本质问题贯穿始终,在控诉与表扬中,欲扬先抑的写法也自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