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无常的雨星中,我们一行人穿梭在错落的土瓦房之间,我正提着的五公斤的大米,是给我们的捐助对象的。
与其说是怜悯,同情所见之人的民运不公,倒不如称之为震撼,惊叹于他们的贫穷。不到五百户散落的新老房子里,竟夹杂着我此前见过的,未见过的所有的家庭悲剧。手里的大米和捐赠的钞票,在某一瞬间显得十分渺小,以至于粘不住一片破碎凌乱的孤独童年。我并不知道信封中的钱能对这些散了架的家庭或是孩子的精神,有如何的慰藉。他们之中,有些孩子凭借潜能与心血和我们一点点的帮助,正慢慢挖开悲剧命运的裹挟,而另一些则被命运彻底撕开了心中的裂缝,沉浸在幻想与电子屏幕之中,当然这怪不得他们,那一小沓钞票对这些孩子来说更像是藩篱。我总明白了悲悯的含义——于他们,当处在命运的交点时,他们有些人能靠着自己和外界极为微弱的光,于荆棘和黑暗中摸索出一条路,虽然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不是万能的;于我,让我终于知道,我这个与他们同龄的的命运的幸运儿,眼前铺设了万千条路,任我自由选择!
我们簇拥在这些家中时,好像忽略了孩子们局促不安的表情,他们本不对此抵抗,但当怀着带自己孩子长见识的潜意识下,一切就好像完成任务一样,我夹杂着分不清真假的嘘寒问暖。也自问过,以这样熙熙攘攘的方式走家串户,会给他们提供多少前进的动力。当从一位家长的口中得知,这是第二次来看这些孩子时,心中便明朗了些。这一袋大米和钞票,实话说虽想象不到有无一臂之力的作用,但至少成了我们此行的见证,这并不彰显着我们有多大的气度与爱心,而是能尽力让他们感受到,这世界上还有人在乎他们。正如我不愿意在村口拍照,让此刻的留影变为个人品质的纪念品,理应的是——与他们的感受相契,身临其境的去陪伴或许比一时苍白的鼓励更有用。而我们的心愿也是让我们的莹莹之光,照到更多的孩子,帮他们走出命运的泥沼;凭我们的一点影响,影响到更多的人散发出更明亮的光。
但我所困惑的是,面对这些受尽不公的孩子们,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是做居高临下的抛洒资源的捐助者,还是精神和灵魂的陪伴者?还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我们俯下身子把两者融合在一起?
其实,也渐渐明白了,物质决定意识。因此那些钞票和大米也被赋予了别的意义,成为在心灵上与那些孩子沟通的入场券,让我有可能成为一位灵魂的陪伴者,让我与他们,互相搀扶,相辅相成。此乃为大义,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