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课堂教学误区四:忽略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杂糅重构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大脑中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经验的不断理性化就是学习。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的心理生理基础、原有经验都是嫁接新知识的母本,需要学习的知识及其结构(简称为“他序”)与学生头脑中存有的相关知识及其结构(简称为“旧序”)在母本的营养中存活、生长的过程,就是新的知识及其结构产生的过程,在此将其称为“新序”。

        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看来,“新序”的产生就是“旧序”同化或顺应“他序”的结果。以此循环往复,“新序”不断接纳更新“他序”从而产生新的“新序”这就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借助于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智慧得以完美结合,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发展,实现学生的大脑从“容器”到“火把”的跨越。假如只是从自己预设的情境出发,沿着教材内容的原有结构,次第展开,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教师只考虑的重点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形式,将教学内容搬迁到学生大脑中。这样的教学,教师特别注重自己的叙说,难以在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索和展示,导致学生的学习见一知一,不能举一反三,更难以统筹微著。所以,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生活经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