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散落在故乡的记忆

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中国气象报》副刊,文/高振朝,文责自负。

前几天回老家,看望我年迈的母亲和小时候相依为命的兄弟姐妹。相聚时的亲切与欢声笑语自不必说,单是喝上一口故乡的水,吃一碗故乡的饭,看一眼母亲的眼神,就足以让我热泪盈眶。夜深人静时,月光从窗帘缝中钻进来,望着侧身向我熟睡的母亲,我却一点睡意也没有。

第二天一早,我走出五弟院子的大门。朝东望去,远处是青翠的太岳山脉,近处是车水马龙的大运高速公路,眼前是随风翻滚的麦浪。向北看去,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新房,以及郁郁葱葱的小树林。这一切,我似曾相识,但又那么陌生。

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我时而用脚尖轻轻踢一下地面上的小石子,时而弯下腰摸摸那不知学名的杂草,时而蹲下身闻闻萋萋芳草散发出的清香,时而倾听低飞的鸟儿发出的鸣叫声,还有草丛中、田地里各种昆虫发出的“和弦声”。这些无不让我深深体会到: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

一个趔趄,我差点摔倒在地,不知不觉已到了田间小路的尽头。我侧转身,走到田间地垄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令我魂牵梦绕、小时候曾住过的土窑洞面前。

远远地,一棵树身有点弯曲的桃树仿佛在向我频频点头。那是我四十年前从野地里移栽过来的。虽没看到它那粉红花儿开放的时刻,我却看到了它那毛茸茸的果实,可惜现在还没熟,不能一饱口福。我轻轻地摸了摸它那粗糙的树干、肥厚的树叶,十分不舍地离开了。向前走了十几步,我来到已长成参天大树的杏树底下,忽然一阵风吹来,大树哗哗作响,像是用掌声欢迎我的到来。这棵树是我和大哥从野地里用小手托回来的,不过它比那棵桃树年轻好几岁。

走进杂草丛生的庭院,原来用砖铺就的小路仍光秃秃地,但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走上去很滑。院内东边的猪圈、牲口圈还在,就是门有点破烂。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时的生活很贫穷、很辛苦,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当时,单凭父亲一天五分钱的收入,远远不能养活一家九口。所以养猪就成了我家的另一经济来源。我清楚地记得,为了打猪草,我身上穿的粗布衣衫被箩筐磨出了大洞。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为了不误农事,父亲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喂养骡、驴、马、牛等牲口。

打开土窑洞的大门,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我不由地打了个寒战。进入窑内,更是凉爽。父亲曾说过,“万物土中生”,人作为高级动物,更应该在土窑洞里生活。所以,父亲一直就住在这里,在那个桃花、杏花绽放的季节里,父亲永远安详地睡着了,就在他住了一辈子的土窑洞里。

进了卧室,我摸摸土炕两边的墙壁,那儿曾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我的奖状,是我引以为傲的地方。土炕旁边是我细听父亲教导的地方,也是静听母亲絮叨的地方。

出得门来,外面阳光格外灿烂,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就像我星星点点散落在故乡的那些美好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愿岁月的细沙,穿越指尖的沙漏,在生命消散的瞬间,释放烟花般耀眼的记忆! ...
    康芳芳阅读 4,147评论 5 6
  • 1985年狼沟正式改名为甘泉沟时,我们在沟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父亲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铜川县运输合作社在此成立前...
    李月芳阅读 5,825评论 0 4
  • 千百年来,古人有许多苍凉凄美的乡愁诗句,诸如:“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家在梦中何日到,春到江上几人还?”,“...
    巴拉巴拉_123阅读 929评论 0 1
  • 班车驶入盘桓的山路。 天空是澄澈的蓝,有轻轻的云,丝丝缕缕,飘在那一片蓝色的幕布上。冬日的阳光暖暖的,从车窗外很不...
    勿以方圆阅读 2,286评论 1 1
  • 一天,和朋友一起去一个相邻古镇购买刚上市的本地西瓜,一路沿黄河北上,只见对岸的秦岭蜿蜒起伏,向我们身后跑去,黄河像...
    痛并快乐着_b084阅读 3,401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