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是大家庄子《秋水》篇中的一段文字,大家都很熟悉。这里把译文献上:
秋天里洪水按时到来,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时候,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帖子比较火,那些你以前不以为然现在却深信不疑的话。上面的这段话就是我的回答。以前对这段话信口拈来,觉得道理很简单,但最近几个月才真的对这段话有了深刻的领悟。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我们每个人因空间、时间和思维的局限,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而只有当我们突破了空间或者时间,亦或是思维的局限后,我们才可能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破时间、空间亦或是思维的局限,需要我们有“作”的精神。很多人说“nozuonodie”,但不作你就不会由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不作你就只能做井蛙、夏虫,不作人类就不会有进步。所以不作才会die。
刚刚上学的时候,觉得从家走路到学校的路上会发现很多奇怪的东西,会看到很多奇怪的事情,一路充满了冒险的刺激。那时候一公里的路,对我是遥远的。
中学的时候,骑车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做很多有趣的事情,而且也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一路上有太多的欢声笑语和美好的回忆。那时候三公里的路,对我是遥远的。
工作了之后,出门走到地铁站要10分钟,坐上地铁或公交到公司需要一小时,在拥挤的地铁或公交上,充满了各种味道,各种奇葩人物。挤在地铁和公交上走过的那几十里路,对我是遥远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空间的变换,我对遥远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至工作,每一步走来都充满了作的影子,有时想起以前的事情,总会觉得自己胆子太小,为何当时不能再勇敢一点,狠狠的作一把呢。如果那时勇敢的作了,现在的自己肯定会更好。
有十来年没有骑自行车了,去年终于买了自行车,开始骑行。
第一次计划骑行到10公里远的公园,心里觉得那个地方好遥远,做了好久的心理准备,但骑行过后才发现,10公里真的不远;
后来每天骑车上下班,往返30公里,真心觉得好远,骑下来心肺都会感觉到劳累,腰腿特别酸痛,但一段时间后,就变得越来越轻松,这时发现,30公里也不遥远;
一个月前,准备回老家过春节的我,突发奇想,要骑车回家,单程150公里。如果你觉得每天骑行30公里不算做是作的话,骑行150公里回家应该可以算作了吧。但我的内心告诉我,人生就要作,我对这种挑战充满了期待,它让我兴奋不已。最终我完成了这个挑战,路上的痛苦和煎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10公里,30公里,150公里,4个月的时间内我不断的在挑战自己,不断的激发自己作的精神。敢于挑战,让以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作才能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才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霸气。
当你觉得生活和工作没有意义的时候,请你勇敢的去挑战新的事物吧,勇敢的作起来,不作不人生,让我们再作一次吧!
最后推荐一首郑钧的《作》,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