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笔者去长江商学院听了一场讲座“理性过冬,直面市场新常态”。讲座的主要嘉宾是于光东,他是沸点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原360高级副总裁、长江EMBA校友、长江互联网学会的会长。
于光东从2005年到2016年是在360创业,经历了360从零到彷徨到辉煌到寻找新的方向的过程。他由于360的经验,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企业会有这样一个上升下降的过程。现在他做投资,所以他可以从创业者以及投资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他问大家,现在的创业环境比过去十多年前到底是更好还是更不好呢?结论是现在创业更难。因为技术更迭的越来越快,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要经历200年,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是44年,信息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是20年,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不到十年,而下一步是移动互联网到智能时代,这个技术迭代的速度会更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竞争非常充分,基本没有秘密,光靠拼执行力和想法,很难有竞争力。
因此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拼体能、战术、方法论,而是要建立一种底层思维模式。现在人人都说进入了资本寒冬,但事实上,有的投资公司现在却在密集投资于金字塔尖的项目。就像在北半球的寒冬其实是南半球的盛夏,只是对客观现实的看待角度不同。
笔者刚刚看到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说“其实市场低潮期是直面内心最好的时候,真正去考虑什么是最好的企业和企业家,什么样的企业真正在创造价值,让我克服恐惧,收获良多;同时,外部环境不佳的时候,往往也是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的时期”。从2010年至今,高瓴资本投资案例数持续增长,尤其是在被视为资本寒冬的2015年和2018年,投资案例数均逆市增长。*
于光东对创业者的建议是思考人性中最底层的需求,比如微信解决交流需求、陌陌满足猎奇需求、抖音满足愉悦自己的需求。拼多多、趣头条、瑞幸咖啡分别用3年、1.5年和1年就实现上市,我们需要思考这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用户什么底层需求?
所谓资本寒冬其实是在挤水分、回归理性。对创业者来说还要问自己我是谁,为什么是我来做这个项目?创业者可能对市场价格和它自身的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较大差异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容易徒有虚名。所以于光东建议创业者要早一些去见投资者,他认为投资者是创业者的一面镜子,可以帮创业者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创业者面对和接受自身缺点也是创业重要的因素。
那么投资者的底层思维模式是什么呢?于光东认为“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时机就是在一个行业产生创新第二曲线的前夜。这个前夜的征兆就有(一)技术发展成熟,远远超过了用户需求;(二)第一曲线的垄断公司出现了商业化的顶峰,比如诺基亚;(三)所有竞争对手都看不上的一个非主流小市场,比如拼多多。笔者之前听冬吴同学会分析拼多多是帮中国的欠发达的城市的青年实现了消费升级。
投资者如何找到合适的人,于光东认为是通过匹配的气场和能力圈才能遇到合适的人。高瓴资本的张磊的观点是——坚持“投公司就是投人,投团队”的理念,真正有格局观、有胸怀又有执行力的创业者是有限的。一个好的创始人、好的管理团队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因为商业模式可以计算和设计,而人的潜力却无法预估。
于光东认为企业其实和人生一样,就是希望用什么方式死的最慢,因为再伟大的公司也终将走向灭亡。虽说平淡可能是死的最慢的一种方式,但是人很多时候都是想折腾。用户体验与商业化是一对永远的矛盾,所以当商业化程度过强时(比如广告特别多),用户体验就变差,不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最终就会灭亡。
于光东告诉大家创业和做生意是不一样的。做生意是线性增长,而风险投资人不会投资于线性增长的企业。高瓴资本的张磊说“所谓风险投资,归根结底是一门为风险定价的生意。谁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谁的研究更深刻,谁就能赚到风险的溢价。”* 所以只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项目才能获得投资者青睐。
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于光东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消费总量增长的81%就来自于上层中产阶级及富裕群体。中国2020到2025年,会出现5亿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喜好就是爱美、爱玩、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缺心情、缺爱、缺刺激。他认为未来消费市场的机遇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主要是在教育、医疗和旅游行业,精神消费在社交、娱乐和游戏领域。未来的五大重要的技术革新包括,一是人工智能,二是区块链科技,三是云计算,四是数据挖掘,五是5G移动通信。他认为是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受技术和文化的双重影响。
这次讲座对我来说的收获是近距离的了解到于光东基于自己经历对企业发展的思考,从投资人角度看待市场环境,以及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于光东对创业者的建议很真诚也很有启发。
*引用“投中网”公众号文章——高瓴资本张磊:在市场低潮期直面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