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读书会,我和先生都去参加了,在第一个环节绘本分享后,有一个对绘本感受的分享环节,我先生举手分享了,他分享的大意是孩子的被批评的情绪引导要从小做起,说我们女儿这方面晚了什么的,他分享完以后,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就在那儿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为什么会不舒服呢?
第一,我先感知了一下我自己的身体,我发现我的胃部不舒服,不舒服全部郁结在这里,我先对身体关注安抚了一下,大概放松下来以后。我开始找自己的情绪源头,我难受的点是觉得先生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和找解决办法,还是把问题指向孩子,我觉得量级太低。
第二,先生说的让我很难堪,我觉得对着这么多人言外之意说女儿不接受被批评,自己关门进屋,还说玻璃心什么的,首先我是不认同先生说的这些,我还是觉得女儿有时候的对抗确实是先生的问题,他要强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对抗,他自己没有觉察,还说是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认为他这样说,会让别人觉得我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孩子还这么糟糕,我会觉得我对我的形象影响特别大。
我想清楚了以后,当我把它梳理出来的时候,我的难受已经减弱了一半,然后我又针对我的难受点做了剖析,对于第一点,我觉得我只看到了先生没做到的,没看到先生现在已经开始学习,每个阶段都是要经历的,我的成长路也经历过这个阶段,自己可能当时觉得自己挺有道理的,后来才发现自己当时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先生说话比上次流利了很多,这都是他做到的,而且他永远都是他的,我没有权利指手画脚。我的就只是属于我的。对于第二点,我觉得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其实别人怎么想还都一定呢?况且谁会联想到我,先生说女儿的问题是存在的,不管是谁的问题,都是我们家庭要面对的问题,这对我们内部又有什么不同呢?不管是先生需要提高还是孩子需要改变,那都是我们家庭需要修的,对我都是有考验的。而他们两个人的互动也是需要他们慢慢去磨合的。我要做的就是如何成为他们的润滑剂而不是阻碍。
想好了以后我的情绪便理顺了。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