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我与学生交谈学习,她是班级第一,也是住校生。她说每天作业都很多,要到晚上12点后才能完成,有时会做到2点钟,周六也一样。一段时间周六不补课,但作业还是很多。好多同学都说,还不如补课呢?补课,作业还少一点。
高中学生作业负担重,是教育的顽症。尽管政府出台诸多“减负令”,但事与愿违,越减负,书包越沉重,眼镜度数越大。负面效应是,学生对作业敷衍塞责,书写潦草,厌学情绪重,给学生健康带来危害。
应如何看待作业负担,结合工作实践及教学现状,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02
首先,减负不只是老师的问题,减负需要冲破种种利益束缚。
我从小学、初中教到高中语文,工作28年,经历了数次教育改革,每次改革大都是教育方针上的,学校建设布局调整上的,都是教师身份工资人事上的,等到说学生作业负担问题,就轻描淡写了,无外乎“小学生低年级不留作业,高年级留半小时作业。”这些教育改革,都不需要教师参与,都是侧重于人的“管理”,忽略了改革目的是使孩子受益,是使孩子健康成长。
设计作业的依据是课本,高中语文有必修五册内容,选修十几本,又增加每一模块的检测考试,而且模块检测比老版本提前一学期。课本内容增加了,上课进度加快了,课时并没有加,自然造成作业量的增加,这也是造成作业多的客观原因。另外上级部门的各种语文活动,都不在课时之内,都影响到语文课的进度,都是隐形作业。
所以“作业”也要用顶层设计,应该从学生健康出发,对作业量整体规划,对课本内容科学取舍,还教师自主设计的灵活空间。
03
其次,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向课堂要效率是减负的根本。
作业应该是课堂效果的巩固与延伸,课堂的遗留问题才会让学生到课下去完成。课堂效率不高,老师才会压堂,才会布置大量作业来强化,因此学生才会厌学,才会花钱补课,社会反响就很大,这就是恶性循环。因此,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素养要求。
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功底。“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活水。”这是至理名言。①做爱读书的教师。高一开始,我就结合大纲向学生推荐40本阅读书目,向学生介绍莫言等当代名家,作为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要通读精读名家名篇,然后才能指导学生阅读,以拓宽学生知识面。②做研究型的教师。要从专业研究中中吸取精华,充实自己。如每周的备课组活动、学校教育论坛、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③做有特色的教师。要熟悉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对专业知识心中有数;要结合学情,创造新颖、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过程。
二是要有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高质量的教案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2015年10月我去兰州听课,六位老师都上必修一《说木叶》,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一般教师却纠缠于文章中举出的诸多诗句,反复分析,寻根究底。结果重点不突出,拓展迁移不足,设计问题过于零碎,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定西一老师却不一样,他抓住“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来设计教案,用以图表解读课文内容,20分钟时间就研读完课文,25分钟时间归纳迁移,深化科研论文的主旨,整个教学过程亮点多,教师评价好,最后获得一等奖。他能成功,得益于他娴熟的教学艺术,语言精炼幽默,驾驭课堂能力强;得益于合作团结的参赛团队,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看到了他们团队密切配合的身影。
04
第三,精心设计作业,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推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突破口,也是减负的有效方法。喊了多年,真正做到了,也就减负了。语文是基础学科,作业比重较大,教师在认识上与实践上都应当有所转变。
要有三种观念的转变。一是重思维训练,轻题海战术。学生做题在精不在多,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和步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真正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三是重课本基础,轻课外杂书。要抓纲务本,吃透教材。多读书,多读课本,读大纲推荐书目,少一些规定的教辅资料,还学生一个自由呼气的空间。
要合理设计语文作业。作业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设计,而不是为了占领语文阵地。作业要有多样性,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作业要考虑全面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这样,则既可以保证优生“吃饱”,又可以保证后进生“吃得了”。既可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05
最后,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度作业才能实现增效的目的。
一位教育家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说实话,部分老师、学生对语文还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语文作业无足重轻,认为学好学赖都一样。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信心,缺乏兴趣。随着近年来对母语教学的重视,这种状况会有所改观。
学习是一种能力,做作业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培养。我认为:语文课本的“本”,就是“根本”的“本”。高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三个本子:语文课本、语文笔记、写作随笔。我让学生长远规划,把课本作为语文学习和将来高三复习的主要工具,在课本上做批注、做笔记,并教给学生批注的符号和方法。这样,既方便了学生知识的整理,也减轻了学生重复作业的负担。语文笔记以积累高考知识为主,分成整理成语、作文素材、语言应用题、错题收集等四块。随笔训练,可以是课本写作训练要点,可以是学校家庭生活反思,与作文配合使用,每期10篇,每年选出作文随笔精品,整理成精品作文100篇,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业的评价与反馈,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都应给学生留一定的布置作业时间,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标准。每次作业要予以评价,评出等级,按小组评比,启发学生兴趣。对作业中存在问题,应该及时预设,在学生自习作业时进行辅导,或让学生在作业上标注,教师批阅给予解决,普遍问题面向全体辅导。学生作业,一定要少而精,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对存在问题,反馈要快,周期要短,效果要好。
设计作业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我的观点是:矫枉适度,量力而行。应该直面学生“负担”问题,让学生课业科学化合理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两不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