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东野圭吾的第一部作品《放学后》,比起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来讲,这部处女座读起来逻辑性很强,虽说是部悬疑推理小说,但却给我一种一步步按框架徐徐推进的感觉。读完一章便留下一个悬念让读者抓狂,于是本来打算用一个周末慢慢品读这本书的我,只花了一个下午就看完了整个故事。
你自以为的事实未必是事实
如果说村桥的死让我有些猝不及防的话,“小丑”的死就有些情理之中了,但小说妙就妙在不但酒瓶掉了包,连人也掉了包,本该在运动会上扮演小丑的前岛却被倒霉催的竹井顶了包。再加上从一开始前岛描述自己三次险些遭遇“意外”的经历,更让读者确信这一切都是要谋害前岛的阴谋。好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你以为你一直在按着逻辑线一步步走,马上就要上岸了,却马上又被一个回浪拍回海里。 比如,前岛是一个除了讲课外对学生业余生活毫不干涉的老师,人称“机器”。从阳子对他的另眼相待,惠子跟他说话略带暧昧的语气来说,他应该还算是个蛮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至少不招人讨厌吧,所以杀他的动机就成了读整本书最大的疑问。
但越往后读越想拍手叫好,这一切不过是本书的终极boss“惠子”所制造的一个假象,让大家以为杀人目标是前岛,其实目标另有其人;让别人以为作案手段是换锁,其实另有高招。
这一切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为的就是掩人耳目,声东击西。
这不禁让我想到平时我们对待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结果的时候,绞尽脑汁终于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解释,欢欣鼓舞的同时立即就接受了这个答案。难道我们就从来都没想过还有其他解释?或许有,但是这个答案得到的太艰难,解答的又太完美,以至于我们不想舍弃它,宁可假装不知道还有其他答案存在。
尊重往往比了解来得重要
当成年人以金钱、功利的心去揣度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为了尊严,友情不惜一切的冲动时,必然会被误导。 开篇的时候曾提到“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很难预测她们的行动。若以为她们是大人,却会意外地发现她们根本就是孩子,若以为她们是孩子,她们又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的确,书中不乏很多刻画入微的女高中生角色,不论是骑着机车高冷酷炫的阳子,思维缜密气场强大的雅美,还是沉稳又不失外向的惠子……其个性都及其鲜明,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似乎都饱含深意。但她们却又不失纯粹,雅美高声为阳子洗脱罪名,阳子为了前岛的安全而说出真相,宫坂因为被偷看到自慰而羞愤到欲寻短见,惠美为了让朋友有尊严地活下去而精心布置了一场完美的杀人计划。
但两桩悲剧有一个起因,那就好奇心。我承认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这好奇心却并非建立在践踏他人隐私上的,尤其是对于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来说,尊重尤其重要。你永远不知道,你看似不经意的探索会引发对方内心多大的波澜。
惠子曾说过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如果有什么毒药能轻易杀人,我也想要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也没准是自己要用。我们就是这种年龄。”
这篇算是高中毕业以来第一次写文章了,词语并不丰富,逻辑性也欠缺,但总归是迈出了输出的第一步。我会在简书坚持写下去,期待看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