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从产品设计和推荐算法角度对比分析了快手和抖音。
首先作为平台型产品,抖音和快手都会面向两类用户,其一为内容生产者,其二为内容消费者,一个用户可以同时扮演两种身份。抖音热衷推荐优质内容,更偏向头部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目标是将优质内容展现给用户,提升用户粘性;而快手则更偏向于全部内容生产者,符合其一贯的提供平等展现机会的产品诉求。
由于以上产品策略不同,导致:
1.推荐算法不同,在抖音里浏览量、点赞量和转发等热度维度所占权重较高,所以一般用户进来看到的内容点赞量都在几w+,时间维度权重较低,所以很可能刷到几个月之前的热门内容;而快手则更偏向于时间维度,为不容内容提供平等的曝光机会,一般看到的视频的点赞量在几百个左右几乎不会形成马太效应。快手视频发布初期,随着其热度提高,曝光机会也会跟着提高,此时,“热度权重”起到“择优去劣”的作用。而在视频热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它的曝光机会将不断降低,此时,“热度权重”起到“择新去旧”的作用(其实是为了给用户平等的展示机会,后面会讲到)。
2.产品设计角度:抖音采用全沉浸式全屏上滑交互,让你一直滑下去,而且并不知道下一条会出现什么内容——符合上瘾模型中多变的上赏酬环节;但由于这种沉浸式,附近模块、关注模块的使用几率将会降低。而快手则为瀑布流式,推荐、关注和同城展现机会叫平等,推荐模块对用户并没有那么大的粘性,三个模块的交互方式相当,并且快手的启动页是用户上一次退出的页面,这样,用户选择的自由度“无形”地增加了。同时,快手也因其同城和关注的高使用频率,而在社交属性上更胜一筹,而不仅仅是一个娱乐软件。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997189.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