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2)

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林汉铭

本学期从3月份开始,我开启了对学习任务单实践与研究。直到近期,我才真正找到了些学习任务单的思路和做法。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会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进行剖析。

福师大章勤琼教授关于学评教一致性中,提到好的学习任务需要具备三个特征:低门槛、多层次、大空间。

学评教一致性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利用这三个特征来设计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参与度高,学习成效也相对比较显著。

例如,在《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第二课时,其中一个学习目标就是通过自主探究、对比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小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相关经验,发展运算能力。为了让孩子们有深刻感悟,我将原本课后的一道习题进行了一个改编,重构成一个学习任务。

原:

原来

现:

调整后

前后对比,可以发现:1.我保留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低门槛。2.多了让学习活动的展示出多层次的特性,我有意将两份小票的物品进行了叠加,并修改了其中的几组单价和金额数据。使它成为既可以直接计算,又可以简便计算。不仅如此,还兼顾到简便计算多样性的特质。3.通过追问“如何才能算的又快又好”给足学生讨论的空间,并有利于学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

具体实施效果如下:

通过独立思考,孩子们呈现出几种不同的解决策略。在素材的收集后,我进行了分层展示和对比。

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作为连加计算的基础做法,往往是孩子们第一直觉就会考虑到的方法。原本在这里,我想要找一份有涂改的竖式计算的素材,但实际上由于我设计的数较为简单,所以孩子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错误。这里也给我一些学习任务设计的警示,在考虑多层次时,还需要做更加精细化的考虑。如果此时,把20.05改成29.95,这样就可以加大十分位和十位的计算难度,也许学生在对竖式计算优劣势的问题上就会有更深的感触。(竖式计算数简单时可以一步到位,数复杂时将多个数字快速的加在一起计算负担大,有时会出错。)

分步计算:

分步计算

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体会到相比竖式计算,分步计算虽然好算,但缺点是思维不连贯,容易遗漏数据。

综合算式:

综合

相比分步计算,综合算式思维连贯,不易漏掉关键信息,计算采用两两结合,计算量不大。而且孩子们发现连加的过程,可以考虑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0和12.70可以凑整。

综合算式2:

舍近求远

“同样是综合算式,和刚刚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想法?”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去发现“舍近求远”的目的,感受简便中,还存在不同的层次的算法。

最后,通过小组交流,孩子们做了方法梳理和提炼:1.看2.算3.验。其中对于“看”,他们又有了新不同的感受。

回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通过现实问题,对于连加问题的解决策略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经历,在过程中积累了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相关经验,学习活动及成效匹配学习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1-2小熊购物    《小熊购物》一课是关于混合运算的起始课,也是递等式知识...
    肃南208黄艳花阅读 10,294评论 0 4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
    广州乐学教育阅读 3,130评论 0 1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coco的日记阅读 789评论 0 1
  • 1.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一种是分步计算的,一种是合在一起计算的,这算是两种计算方法吗? 针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分步...
    豫北先生阅读 4,599评论 0 6
  • 《歌手大赛》 小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之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
    会宁248南有亮阅读 4,05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