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导师赵新咏在他曾经的多次分享中提到过“自我接纳是自我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够接纳当下的自己,就像是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其实是走不远的”。
每次当听他这么说的时候我都特别有触动感,尤其是去年有段时间内心很自卑,听到这样的话就感觉内心又找回了力量。可是接下来的生活却没有大的改观,内心依然充满着对生活的抱怨不满,不喜欢自己,对别人也总是指指点点……
1、谁动了我们成长的“奶酪”?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自我认知”系统,而这套自我认知的系统就是我们的“自我概念”。它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对自己的认识,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比如一个内心自卑的人,“自我概念”就会让他觉得自己有很多方面处处不如别人,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失去兴趣,自怨自艾。一个自信的人,他对自己的“自我概念”会在内心里充满更多积极的能量,了解自己的优点,包容自己的弱点。
那么,又是什么影响形成我们各自我不同的“自我概念”的呢?
自我认知系统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人的反馈和评价;另一个是通过自我的行动,自我反馈和觉察。
在青春期之前,尤其是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极其依赖于别人对自己的反馈和评价的。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我们对自己认知,大多是通过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的反馈来建立的。
我曾经去一家店里买东西的时候,进门发现老板正在教训他的小女儿,小姑娘看起来只有4岁多一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一直站在角落里嚎啕大哭。期初那位老板用严厉的口气一边骂一边吓唬她让她别哭了。
但是见到没有什么效果后索性就不骂了,而是采用”冷战“的方式不理她。可是小女孩儿却哭的越来越厉害。
这位爸爸可能是被吵烦了,最后直接把小女孩关进厕所里了……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前劝说了一番。这位老板也觉得有些过了,就把小女孩放了出了。
无独有偶,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对父女在路边走着。爸爸的手里提着一个大的包袱,小女孩的手里拎着一个轻一点的包裹。父女俩就这样并排着走着说说笑笑,看起来很和谐很温暖……
两个爸爸对待孩子的方式截然不同。前者对待孩子哭闹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甚至是“冷暴力”。可以想象他的女儿内心中肯定会充斥着不安全感,更何况,小孩子的感知力要比我们成人强的多。
而后者对待孩子采纳了“给予”和“肯定”其价值的方式。比如让孩子主动帮忙拿东西,其实就是在肯定她的自我价值,这样对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体系是非常有益的。
2、改变其实很简单
与孩童时期不同,影响成年人形成“自我概念”的因素更为复杂。主要分为他人评价和通过行动来自我觉察。
我们经常说“人是圈子的产物”。圈子对我们的真正的影响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身边交往的人和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时间久了,圈子会固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一个充满积极,正能量的圈子里,我们会受到这股能量的慢慢影响而变得积极正向;在一个负面圈子里,我们的思维模式会慢慢变得跟圈子里人趋同。所以,选择圈子很重要。
但是身在不那么积极正能量的圈子里,又在短时间里跳不出来,我们就一定会变得和圈子里的人一样吗?
当然,不是。与圈子对我们的影响相比,我们自身用自己积极正向的行动,和自我正向的评价给予自我能量,自我赋能更为重要。而这份能量,在我看来它是真正由内而外塑造自己,影响他人的关键。
那么,如何由内而外的建立积极正向的自我认知体系呢?
新咏老师的时间管理课很好的给了我们答案——通过信念去行动,同时积极的评价和激励自己。
首先,要打破层层桎梏,敢去想,去做。给自己设定愿景,问一下内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把自己3-5年的愿景写下来。
其次,按照SMARTOS法则,一层层地把愿景分解到每一年,每一月当中。给自己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
然后,也是塑造成熟“自我认知”体系最为关键的——持续的行动。
持续行动是自我反馈形成良好“自我认知”体系的前提。换句话说,自我认知来自于行为,通过行为来觉察自我认知。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印象,市面上好多测评的题目大多是针对一件事情让你回顾过去经常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最常问我们的也是我们的爱好啊,过去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啊等等。本质上就是通过过去我们的行为来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持续的行动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结果好,另一个就是结果不慎理想。比如说,定的目标很好的完成了,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亦或者没有完成目标。
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都要给予正向评价。结果如果是好的,成就还不错,那么就要给予自己肯定,相信自己是通过努力达成的,而不是偶然的结果。
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那么也不要紧,此时我们要把焦点转移到能力的提高上,要相信走过的路都是算数的,要有正向的评价。而不是放大失败,觉得自己不行。
最后当感觉自己做的还不错,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就要乐于去分享,朋友圈,微博,积极正向的社群都可以。
不要小看分享的力量,它真的很重要。
首先,分享既是自我激励,同时也是寻求他人激励的过程;如果做得好,得到他人正向的激励之后,在你内心中还会形成激励他人成为榜样的想法。而激励他人是最高层次的激励,这能够激励你持续的去行动,然后不断循环这个过程。
其次,分享激励也是在借助圈子的力量来塑造成熟的“自我概念”。既然圈子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借助积极正向的圈子来固化我们的信念呢?学会借势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