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然是《佛学概论》的笔记。这主要是因为最近在看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历史三调》,不太有时间去写佛学方面的一些随想,所以就把之前看过的书再整理一下,温故知新,也分享给大家。
昨天说到佛教的宇宙观,宇宙在佛教眼里是周而复始地兴衰演变,其实这是物界层面的轮回。那么这个观点体现在众生层面上,就是我们熟知的六道轮回,或者说投胎转世了。
六道在早期佛教经籍中其实是五道,后来又增加了一道阿修罗道才构成了六道。六道具体包括地狱道,畜牲道,饿鬼道,阿修罗道,人间道以及天道。
地狱道类似于基督教的地狱,但不完全等同。佛教的地狱不是最终审判的场所,而是一个灵魂暂时寄居的地方。灵魂必须等将其送入地狱的恶业消失之时才能够离开。此外,佛教的地狱包括火热和寒冰两种。
畜牲道不必多说,而饿鬼道大多是尘缘未了的人的亡魂,他们在死之前尚有未能满足的欲望,并被此折磨。他们在佛教绘画中被描绘成嘴小胃大的阴魂,象征无法摆脱的饥饿状态。
阿修罗道是一群好勇斗狠之徒,他们渴望权力,热衷征服,从来不会满足。
人间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地方,它固然比前四个道要好很多,但大多数人依然会被欲望所累,过得并不开心。不过这也同时蕴含着一种解脱的可能——只要用心修行,就能够解脱。人间具体则包括四大洲,就是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的,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在五道之上则是天道。天道被分成二十六层,这里是诸神居住的场所。最上面的五层就是我们常说的“净土”,为修不还果者居住,他们在证悟的关口,不必再往生人间。
六道还有另外一个区别,就是时间上的不同。时间是相对的,人的一生其实只相当于底层诸天众神的一天而已。
最后附上书上“六道”的图。六道可以被简单地视为一个三十一层的建筑,当然这是一种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