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栎阳潮生》阅读笔记(下)
四、论战变法 ,政事堂发生了尖锐对立
三月初三,举行完一年一度的启耕大典,秦孝公对参加大典朝臣们道:“明日朝会,议定今年大计,诸位各作准备。”
这是每年启耕大典后的第一次隆重朝会,官员们称为“春朝”,是朝臣国人特别看重的年首朝会。
这天晚上,景监来给卫鞅送信。
只见竹板上赫然四个大字——明朝庭争。
景监道:“鞅兄上路,教人欣慰。想起去冬,时觉后怕也。”卫鞅不禁大笑。
次日清晨,该当与会的朝臣们都提前赶来了,进得大厅,搓搓手脱去皮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便开始与左右交谈。
国君长案稍下的两张书案,一张是太师甘龙的坐席,另一张该是谁呢?
杜挚笑问太傅,那个位子,谁坐?
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异常。除了嬴虔、景监、王轼几个人默然静坐外,皆有忐忑不安之色。
卫鞅宣号入庭。众人一惊,入庭宣号,是邦国大礼。
又一声宣号:“君上到——”
秦孝公走进政事堂,惯常的一身黑衣,今日腰间竟然挎上了那支铜锈斑驳的穆公剑。
秦孝公宣告:变法乃国家大计,须得上下同心君臣一体;大举朝会,商讨议决。文武重臣,须得坦诚直言。
朝臣们低头沉思。
甘龙去冬,被擢升为太师,没有了实权,心下极不好受。他率先开口:请客卿,先行宣示变法方略。
卫鞅肃然向全场拱手道:“……秦国变法之方略为:奖励农耕以富国,激赏军功以强兵,统一治权以正吏,化俗齐风以聚民……”
太子傅公孙贾问:秦国历代旧法,弊在何处?”
鞅一笑,不假思索道:“秦国旧制,弊有其三。第一,以王道为本,杂以零碎新政,民无以适从。秦在立国之初,行治民之法。穆公以百里奚治国,力行德治,又引进旧楚国若干法令……
卫:百里奚治秦,全赖一贤之力临机处置,无法令规制为后世遵守。此乃人治,绝非法治。是以,穆公百里奚之后,秦国陷入四代混乱而沦为弱国……”
杜挚气得呼呼直喘,硬是说不上话来。
公孙贾追问,第二弊。
卫鞅道:秦国旧制第二弊,法无要领,奖罚不明。世族有罪不罚,庶民有功不赏。农人耕有余依然贫困,军士战有功依然无爵……
戎右将军西乞弧、行人孟坼、车右将军白缙三人发难,历数:
景监一个骑士,能做到内史?车英一个千夫长,能做到卫尉?
王轼无尺寸功做了栎阳令!招贤馆诸多士人做了县令郡守!
卫鞅无功劳,拜了客卿……
政事堂气氛骤然紧张,将矛头对准了卫鞅乃至秦孝公。
这“孟西白”三将乃功臣之后,秦国显赫的军旅家族。
秦孝公不动声色,未对三人的突然发难表露出喜怒。
左庶长嬴虔嘴角抽动,显然感到愤怒。
景监内心愤愤不平,不能说话,目不转睛地盯着卫鞅,生怕他无言以对。
新任栎阳令王轼,额头不禁渗出细汗。
卫鞅一阵仰天大笑:
卫鞅所谈,乃秦国旧制之弊端。孟西白三位,何顾左右而言他?
国家法令,一体同遵,方为法治公平。
正因了诸位世族后裔有功便赏,方显得农人有功无赏、军士有功无爵之荒诞……
卫鞅话锋一转:“卫鞅等人无功受禄,。则大谬不然!武士阵前杀敌为功,文士运筹治国亦为功。天下为公。国家官署爵位,唯有才有功者居之……
一席话义正词严,坦率辛辣。政事堂一片肃然,孟西白三人面色通红。
公孙贾仿佛没有听见,追问秦国法制第三弊。
卫鞅也仿若未发生争辩,答道:“秦国旧制,无聚民之力,无慑乱之威,此为第三弊也。何谓聚民慑乱之威?法令一统,令行禁止,有罪重罚,有功激赏,公正严明。如此,则官吏无贪,庶民无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奋勇立功,个个避罪求赏,朝野形成浩然正气,则国家不怒自威。秦人厚重坚韧,若元气养成,则必将大出于天下!”
左庶长嬴虔拍案叫好。
“好!吉兆!”话音落点,政事堂一片激昂。
卫鞅这句话,是流传在老秦人中间的一个久远的部族记忆。
说的是嬴秦先祖大费与大禹共同治水有功,舜帝隆重赐给嬴氏部族以皂游大旗,并预言:“尔族,后将大出天下!”
这个故事在嬴秦部族中代代流传,人人坚信舜帝的预言终有一朝会变成真实。
这句话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那句话一起,构成了秦人的精神支柱,构成了秦人的献身传统。
激烈对峙瞬间融会在了一种壮烈久远的誓言中,天意也。
秦孝公微笑解释,事先未与太师及诸位大臣商议,为的就是一体同商。再次征询众臣意见。
甘龙心中稍觉舒坦,表示变法可能给国家带或危险。
卫鞅心下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论战开始。
卫鞅从容笑道:
……尧舜禹三代不同制,春秋五霸不同法。…~
公孙贾道:一旦变法,朝野动荡,削弱国家战力。若有战事,必有亡国之危……
卫鞅不假思索道:“其一,变法所生之动荡,是利害冲突。法令得当,可迅速平息冲突,稳定国人。相反,变法可在短时之内迅速增强国家战力。
其二,东方六国逢泽会盟之分秦图谋瓦解后,燕赵两国忙于抢夺中山,韩齐两国正在变法,楚国忙于防范南部蛮夷作乱,魏国忙于迁都大梁。鞅可断言,至少三年内,不会有大举攻秦的战事。
其三,万一发生不测之危,新法奖励农耕激赏军功,只能使庶民奋勇赴战,何有削弱战力之虞?列国变法,无一不强。何以秦国变法,诸位却生出削弱国力之虑?醉翁之意,当真在酒乎!”
锋芒直指讳莫如深的变法利害。
杜挚拍案而起,戟指卫鞅,说他拿不出办法却污人之心……变法不成,你拔腿溜走,破烂摊子谁来收拾!”
左庶长嬴虔为卫鞅申辩,拄长剑,走到杜挚面前:太庙令,一个大臣,以小人之心,度国士胸怀,岂不怕天下人耻笑?
先生以强秦为己任,冒险入秦,栉风沐雨,苦访秦国,拳拳之心,令人下泪……
嬴虔粗重喘气,放出狠话:
论政归论政,谁敢无端中伤生,嬴虔这口长剑第一个不饶!
白光一闪,杜挚面前木案“咔嚓”断为两半。杜挚吓得面色发青,站在那里愣怔着不敢动弹。
嬴虔作为国君庶兄、三军统帅兼握有实权的左庶长,他的实力几乎就是秦国一半的力量。
且嬴虔自少时就是秦军著名的猛士,性格深沉暴烈,平日极少发作,而一旦发作,从来是霹雳雷暴般敢作敢为,且不计后果。
方才那一剑没劈向杜挚,已经是万幸了,谁还愿意撞这个雷神的火头?
公孙贾面色庄重表态支持变法。
甘龙跟着表示支持变法。
杜挚连忙向卫鞅道歉,并表示支持变法。
一时间,众大臣同声呼应:“臣等拥戴变法!”
秦孝公拍板,在秦国变法。
他率众臣一起看国耻牌。
巍然矗立的大石上,紫红的两个大血字——国耻!
秦孝公与朝臣立誓:同心变法,洗刷国耻,若有异心,天地不容!”
秦孝公转身道:拜卫鞅为左庶长,主持国政,推行变法。长公子嬴虔,改任上将军,兼领太傅。
授于卫鞅印信铜盘,并赐镇国金剑,号令所指,违抗者斩无赦。
卫鞅慨然高声:“卫鞅受君上重托,当舍生忘死,推行变法。秦国不强,誓不罢休!”大臣们仿佛惊醒过来,激昂地齐声呼应:“秦国不强,誓不罢休!”
五、徙木立信 奇特的故事传遍秦国山乡
三月二十,南市大集。
南市不是稳定的商业街市。秦人叫它作“大集”,上市交易叫作“赶集”。
由于国都,南市大集便成了秦国最大的集市,十天一次,逢十为集。逢集之日,几乎是举国大事,方圆数十里乃至百里的农夫、猎户、牧人,都会匆匆赶来。
正午时分,卫鞅让一队兵士抬一根粗壮的木椽到集市中心的官坊,靠在石坊上。
派小吏站在平日讲读文告的石墩上高声道:“农牧猎工商人等听着:奉左庶长卫鞅大人令,谁人能将这根木椽扛到北门,国府赏十金!看好了,这是十金!”小吏摇晃着手里的皮钱袋,当啷当啷的金饼撞击声清脆悦耳。
市人不信没人上前,后来赏金加到一百金。一少年为救大父,扛木椽到城北,真的收到了100赏金。卫鞅趁机宣传变法。
故事很快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