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小品,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80年代的他们那时好年轻啊,陈佩斯挺了不起现在时代潮流之外,冷静客观深入,他是我比较敬佩的艺术家,我觉得他是无愧于艺术家这个称号的,他的喜剧深入人心,他本身的表演也有深厚的文化和生活根基,我觉得他真是活出了一个人应该有的样子。我们不光是为自己活着,每个人活着都是有使命的,只不过有的人终其一生在寻找,有的人却及时而幸运地找到了。
生命如沧海一粟,微如尘埃,宇宙中极其微弱的一个小分子,可是却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这是造物的恩宠,难能可贵。这仅有一次的尤为宝贵的生命虽然最后依然是尘归尘土归土归结为虚无投身于宇宙的大洪荒中,不过生命的过程是最值得期待和珍重的奇妙旅程,人生不过是一段体验,结果是上帝的旨意,只有这其中需要填塞的意义和充实的过程最重要。
看了一则微信,题目是如果时光倒流会对25岁的自己说什么,虽然是为基因测序所写软文,依旧还是被戳中心窝。
希腊哲学家说认识你自己。这是最难的哲学。
“我们很多行为特质,的确深受先天因素影响,但这并不意味你是它的奴隶,人可以先认识自己,然后改变自己。”
“这个重度患者的案例,或许证明:如果有激励奖赏和正确的方法,人格特质中的先天不足,无论多有严重,你都可以战胜它,可以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最好的老师永远是能让你学会自我建设的知识。所以,如果我能遇到25岁时的自己,我给他最有价值的建议,不是任何直接带来财富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让一个人摆脱自我谴责、自我厌弃更宝贵。”
回想自己被蹉跎了的岁月,我好像也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阳光乐观,是正常人该有的样子。内心里的自我却是焦虑,容易充满愧疚和感动,道德感过分强烈,积极的也是颓废的,自我与本我总在冲突斗争。行动与意志总是在对抗,虽然算不上黑暗的苦难,内心是否有过真正的安宁?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是否来自于父母老师的期待和否定,自我评价过低?
自我谴责,自我厌弃,这个总结真如吃了几个千斤橄榄般沉重。我也许是厌弃自己的,因为在不断的因了别人的期待中不断否定和谴责自己,忘了去寻求真正自我的想要。好在我在一层层退却这沉重的外壳,经历了不断的磨练渐渐找到自我。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
如果非要终结这个经验的话,我把它归结为向善求好的力量,每天都战胜一点自我的力量,遇见更好自己的愿力和行动,最好的行动就是每天读书思考进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如是。
儿童节,出走半生归来,愿我们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