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说:
“有些男性,特别是一些事事争先、好胜的“阿尔法”男性,往往会有一种情结。
可能对特定女性,也可能对一件事,一个所谓的事业,会有莫名其妙的、无法自拔的、挥之不去的迷恋。
这辈子就围绕着这个念念不忘的心结。这种心结甚至是社会进步的某种核心动力之一。”
这段话是冯唐对《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盖茨比的描述。这几年去书店在显眼的位置总会看到这本小说,我一直以为是富豪比尔盖茨的传记小说,都没有想到去翻看过。直到看到冯唐的这篇书评,才到微信读书里搜到这本书,原来是本爱情小说啊,花了半天时间看完。
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奠定了他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的地位。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
故事讲述了银行小职员尼克背井离乡来到纽约,盖茨比夜夜笙歌的奢华生活和神秘的个人背景引发了他的好奇。原来,这位富商出身贫寒却爱上了大家闺秀黛西,世界大战爆发拆散了这对有情人。盖茨比带着功勋从战场归来,等待他的却是心上人嫁作他人妇的消息。伤心欲绝的他不择手段成为富翁,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为的就是引起黛西的注意,挽回失去的爱情。可是当旧情复燃后 ,黛西出车祸撞死了她丈夫汤姆的情人,却与丈夫合谋挑唆汤姆情妇的丈夫威尔逊,嫁祸与盖茨比,威尔逊杀死了盖茨比。
盖茨比原名詹姆斯.盖兹,出生在美国的东部,十七岁时他决定改名,由原来的詹姆斯·盖兹改为杰伊·盖茨比。据说杰伊·盖茨比是英语“Jesus,God's boy”(耶稣,上帝之子)发音的变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他改名那一刻起,他开始追求所谓的美和善,也就开始了他的人生悲剧。
他把黛西·布坎南视为他追求的那种美的化身。当他见到她时,他知道他已经把他不可言喻的理想与她的生命气息结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与上帝的心一样,必须专一,绝不可驰心旁骛。当他第一次亲吻她时,“她就像一朵鲜花一样为他绽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盖茨比的梦想变得有血有肉。他企求与黛西联袂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黛茜对财富的热爱胜过对爱情的追求,为保护自己,她可以改弦易辙,决不陷入感情的困扰和义务当中,自私与无情是黛茜的本性。作者对黛茜性格的准确刻画,进一步揭示了主题。很多青年对黛茜的外表无限倾心,也就是对“美国梦”的无限追求和向往。黛茜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黛茜的华而不实、自私冷酷、浅薄无聊,预示着“美国梦”的废芜和不现实性,以及“美国梦”的无价值以及追求者的盲目性。冷酷无情、追求奢侈与财富是黛茜的悲哀,无疑也就是所有上层人的悲哀。
盖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许他并不是什么“上帝之子”,他具有的只是某种“了不起”的品质,即为自己误导的梦想顽强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都拥有财富,两人的不同之处是他至少用他的财富去追求一种“美”,并竭尽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没有赢得它,最后,乔治·威尔逊,也就是汤姆情妇的丈夫在黛西夫妇的合谋和挑唆下杀死了盖茨比。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盖茨比的失败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他做的那个“美国梦”已过时了,他所处的年代梦想成真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在小说结尾处,作者不无感慨地写道:“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他不知道那梦已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共和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盖茨比一心向往的未来已经不复存在,他那个在农业社会里培育的梦想——美国梦——已经烟消云散。盖茨比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爱情祭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