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来,挺有意思,生活中存在许多第一、第二以及其他。诸如可乐,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及其他;如购物网站,淘宝和京东以及其他;如武侠小说,有金庸、古龙,以及其他。而今天我们说的就是盗墓题材小说,《鬼吹灯》和《盗墓笔记》。
有一本讲授阅读技巧的书籍,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基础式阅读、浏览式阅读、分析式阅读、主题式阅读。而主题式阅读中作者就提出一种阅读方法,对比。现将《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对比一二。
文学造诣方面,坦白说我个人认为天下霸唱的文学功底高于南派三叔。当年一接触《鬼吹灯》,就被胡国华离奇古怪的经历所吸引(后来在听郭德纲的评书时也听到类似的故事,才知道是天津人天下霸唱在写《鬼吹灯》时取材于历史评书)。而《盗墓笔记》则不尽然。当年初次翻看,感觉《盗墓笔记·七星鲁王宫》前几章就是《鬼吹灯·云南虫谷》的翻版,书中人设有大金牙、也有胖子,甚至都姓王(好像生活中胖子都姓王,亦或是姓王的都应该叫胖子一样),感觉没有一点创新性。除此之外,《盗墓笔记》文笔也是一般,遇到一些本应浓墨重彩描写的地方,三叔就来一句“我都无法描绘当时的情形”,就一笔带过。同时,书中无邪与王胖子之间的调侃搞笑有些生硬,人物形象不能突出。在文学造诣方面,南派三叔败于天下霸唱。
想象力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两部盗墓小说都是天马行空,带我们领略了地下世界的丰富多彩。在鬼吹灯方面,作者很好的融合了对越抗战、知青插队、抗日战争、西域风情等等故事,将战争残酷、知青趣事、抗日轶事、风土人情等写的惟妙惟肖,十分有趣;而盗墓笔记中作者更是大开大合,大手笔、大气魄,不仅带我们从山东到西沙,从长白山到广西,而且不断突破禁区,影射政治,挖官僚主义墙角。同时三叔更是突破思维禁锢,给我们呈现出禁婆、海猴子、终极等名词,都让我感觉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在想象力方面,三叔小胜一筹。
改编电影方面。一直以来,我认为电影是文学的延伸,而一部成功的小说是可以拍摄为成功的电影。现在根据两部小说拍了三部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盗墓笔记》,但是收获口碑与票房的唯有《寻龙诀》,我认为这与《寻龙决》编剧设置的人设及丰富剧情有关。反观《九层妖塔》,陆川导演想说的故事太大,一部电影不够,同时对原著大刀阔斧修改,导致人们先入为主认为改编不成功,我想我们需要给他时间,等他将这个故事讲完再来评价。(就如同当年《大话西游》一样,不是作品不好,而是人们认识事物需要一个时间,时间自会证明一切)。《盗墓笔记》虽然票房丰收,但是口碑一般,我认为这是由于《盗墓笔记》小说本身天生的硬伤——它不适合改变电影。纵观《盗墓笔记》,我认为故事松散,情节拖沓,每一部水分太多,一挤,就没多少可说的故事,小说中许多都是无邪与胖子之间无聊的调侃,导致改编成电影中很多梗不能用,致使电影只能通过特效、道具等支撑故事。在改编电影方面,《盗墓笔记》天生残疾,鉴定完毕。
认真想来,我认为《鬼吹灯》是认认真真讲盗墓故事,而《盗墓笔记》则是披着盗墓的外衣给我们讲推理故事。可能是文科生与理科生思维的缘故(天下霸唱曾随从事野外工作的父母游历祖国山山水水,见多识广,而且其书中许多俗语俚语,令人捧腹;而南派三叔在书中借无邪透露自己的专业建筑学,可见两人一个是文科生思维,一个是理科生思维),文史不分家,天下霸唱通过小说给我们普及了关于盗墓的历史,知道了其由来、发展和分类。而南派三叔则是通过解一个又一个谜团,像做数学题一样,一个一个推理,一步步告诉我们什么是终极(天啊,我看到第五部才对整个故事有了大概了解,明白无邪做此事的驱动力所在)。在这一方面,由于是文科出身,我个人比较喜欢《鬼吹灯》。
电视剧《盗墓笔记》虽然收视率不错,但已成为人们的笑柄。而年底电视剧版《鬼吹灯》即将播出,我相信它的收视率及口碑一定会比《盗墓笔记》《老九门》好,不信,咱们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