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个周五,一吃完饭,七八点就躺床上呼呼大睡,睡至深夜,生物钟定型,便再也难以入睡,凌晨的四五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玩弄着手机,心里却在一直暗示:“少玩手机,对眼睛不好,一大早醒来最好不要看手机,不然一会儿你眼睛就迷糊了,头就痛了~”这样的心理暗示会每次伴随我拿起手机的瞬间,这些话就会不自觉的涌现,是因为的确感觉到了视力在逐渐下降的慌乱了,不想年纪轻轻却提前消耗自己的身体,于是乎起来煲汤吧~放完各种配料,收拾完毕,按下开始的瞬间,却发现天依然是黑的,好久都没有体会过这种百无聊赖下的时间难熬之感了,于是翻来覆去之下,看了《杨绛传》。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于她而言却有一段最为快乐的童年时光,出生于书香门第中最小的她,却是身为律师的父亲杨荫杭最宠爱的闺女,从小养在膝下,一直未曾离开,最快乐的是大王庙小学不到一年的读书时光,还是跟着大姐去了上海的启明学校入学,那应该算得上是最安静的一段求学时光,为少年的杨绛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
在那个时代,再看她的中学大学的求学生涯,数得上是相对顺利的完成学业的为数不多的幸运女子(与张爱玲萧红对比)。认识钱钟书以后,跟着他有了一段牛津大学的求学岁月,而这段日子里是他们新婚不久最为快乐安静的时日,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她们夫妻二人常常一上完课回到家,吃完老金家准备的简餐,便临窗而坐,坐在书桌旁,各自看各自的书了,有时停下来交谈、探讨其中的学问,无论是住在老金家还是他们自己搬出去住的日子,杨绛从一个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由开始最为原始的做菜方式到后来能有模有样的做一桌美味大餐,还在自己的研究下学会了做独有的红烧肉(欧洲许多中国食材不齐全或不正宗)连连得到钱钟书的称赞,吃完饭后,俩人携手去大学城附近逛逛,散步消食,毫无目的的另辟蹊径,找一些清幽人少之处闲逛。俩人都不大爱交友,除了与钱钟书先生的老师们会偶尔走动外,就只有俞氏姐妹会经常走动了,所以身边少了社交,他们二人便能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去彼此“消耗和浪费”了,当看到每日下课,二人回来各自学各自的,置身在书籍的海洋里任日暮西垂,黑夜降临,两个背影却如此和谐而美好。看到这一处才会明白,世上得一佳人足矣!
欧洲求学的日子让杨绛见识了钱钟书先生的稚气与笨拙,比如在去欧洲求学的船上杨绛第一次见识到他系蝴蝶结分不清左右,拿筷子亦是一手抓的笨拙,尤其在她生下钱瑗后住院的那段日子,钱钟书先生因杨绛在住院,身边少了她的照料,生活上的笨拙却更多了,但每次杨绛都会仔细询问,耐心安慰,一句:“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一句“不要紧”就像让他吃了定心丸一般马上就心安了,看了那一部分我才明白了钱钟书先生为什么要称她为“最贤的妻!”是的,杨绛对待他的缺点(生活自理能力比较笨拙)会觉得他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似的可爱,去包容和帮助他。在学业上他们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在钱钟书面对古文学和订书学最为头痛时,是杨绛按照女性思维的理解帮他度过难关;从老金家搬出去后,每日生活上的吃穿用度,杨绛会安排得井井有条,超市的牛奶每早会有送货员准时放在门口,新鲜的蔬菜、肉类、面包、火腿、黄油等,杨绛会悉数预算好,让(那时候她用的是清华派送给公费生钱钟书的留学金,两人一起使用,杨绛先生在吃穿用度上不得不省吃俭用)生活质量在有保证的前提下不至于太拮据还能稍微有点富余,这些都是她在一一安排和规划,记得有一段,他们回北京,钱钟书给杨绛做早餐,第一次学会划火柴燃煤气了,杨绛也好一阵为他开心。当时看到那一段,只觉得那个时候的钱钟书约摸中年了吧,第一次学会生火煮饭——划火柴,杨绛就开心成这样?让我心生疑惑之时,却不禁为杨绛的包容而自愧,一个能包容自己的丈夫如孩子一样稚气的女子,时间之久得要有多大的韧性和耐心啊?我想其中除了二人之间的互相深爱以外,而是在相爱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更多以爱情为基础的修养——包容、懂得(理解)与珍惜。当然,更多的也会有让杨绛感到幸福的时候,比如:在欧洲第一次搬公寓,俩人花了一整天,搬完后已是凌晨一两点才胡乱吃点沉沉睡去,却没想钱钟书先生第二天,早早地起床却给她做了人生第一次最美味的早餐,并用高脚盘搬至床头轻轻地唤杨绛起床吃早餐的情景。看完这部分,内心却和杨绛一样心生愉悦,她容许他的孩子气,包容他生活自理上的“笨拙”却被杨绛将这一切归结为可爱和稚气,这样的懂得与珍惜,不愧为“最贤的妻”。
看完甜蜜的这一部分后,却被钱瑗的离世,钱钟书先生身患重病的情节而扼腕痛惜,但又为这位百岁老人在女儿和丈夫分分离世的时候,能大隐隐于市的潜心研究和写作而惊讶,历经世事沧桑、风云变化,两位骨肉至亲的相继离世,却让她在她的百岁感言上这样说道“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寥寥数语,却已道尽了一位百岁老人那颗参透世事的智慧与通透。
已读完一本,却又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我们仨》中,继续走进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继续一睹她的芳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