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童年孩子心理发展的秘密,揭示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内涵。蒙台梭利教育机构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100多年的发展,风靡了全球国家。
书里边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征之一。”
这个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指的就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辈子都在上的学校。所以,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不能随意限制儿童的行为,用我们大人的权威打乱儿童正常的探索欲望。
儿童如果能在自然的情况下在合适的环境下,他们是会成长为有秩序感有计划能重复练习一些事情,阅读写作优先,能静默,爱运动,专注……这些好的品质,是儿童在没有成人设置障碍的前提下,可以发展成为的样子。但是,很多成人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如说谎,占有欲,权力欲,自卑,依赖性等等。
有了这样的前提假设,家庭里的“懒妈妈”,看来也不是一个负面的坏角色。适当的放手给孩子探索成长的环境,“懒妈妈”照样可以变成智慧的妈妈。
比如,假期做家务活,就应该让小孩参加,但是,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好像是一种额外的任务。如果抱着这样想法,孩子的态度也可能是这样的,有的孩子趁机提出条件:“扫一次地家长给两元钱,洗一次碗一元……”有的孩子没有做事情的内在动力,是靠着家长的权威,迫于压力来不情愿地做,三分钟热度,牢骚满腹。
其实这件事情,家长给孩子讲清楚,孩子是有义务要参与的。因为,每个人在享受结果的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尽一定的义务。
所以,这个家庭需要的不是不知疲倦把任何东西都处理的井井有条的勤快妈妈,更需要一个把家务事甩手等他人来做的“懒妈妈”。
怎样做“懒妈妈”呢?
1.分工
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分工。做饭,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或者参与一部分过程。比如,切菜等比较危险的事情可以由大人来做,洗菜、看火、打杂这些事情由有能力的他人来做,家长和孩子合作来完成做饭。
比如,洗碗、拖地、整理水槽、铺床、晾晒衣服、摆桌子、盛饭……这些小孩就能做的,就多给孩子做。
大人可以就一天的家务事列出来,跟孩子讨论,哪些孩子可以多做,哪些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哪些可能需要协助,哪些自己先尝试再确定,合理分工,记录清楚,贴在家里的合适位置。
2.规则
商量必要的规则,界定任务范畴。例如:吃过饭所有人要把椅子归位,把自己用的餐具放到水槽里,不放到水槽里的,别人不帮助洗,还得自己洗;值日的标准是什么,除了碗锅刷干净之外,厨房的水槽要清理干净,菜板要整洁,灶台要抹干净,碗筷餐具要摆放整齐。
那还包括一些“监督”和“惩戒”措施,没有按要求整理怎么办。
3.实施
观察孩子的执行情况。不要担心孩子把盘子碗打碎,不要担心孩子做的慢,不要担心孩子“走了弯路”,更不要担心孩子弄不干净。我们只是默默的看,如果需要协助,在孩子提出的情况下,大人要及时帮助,教给孩子我们的一些“小妙招”。
另外,要及时提醒孩子任务。必要时做好“检查”。
4.强化
一定要坚持下去。刚开始做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孩子忘东忘西,这样这个地方整理的特别好,可那个地方不想整理就算了;孩子只想应付一下,并没有想真正的把这项工作做好……
针对这些,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人都有惰性,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孩子这样不足为怪。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随意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做事不认真”“爱偷机取巧”“随意应付”等标签。相反可以坚定而和善的提醒孩子,指出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目的是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
如此,“懒妈妈”是可以培养出勤快的孩子的,不妨来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