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真的很抱歉呢,我没办法说得出母亲节快乐
从早到晚,看见大家在朋友圈各种的祝福与感谢,觉得很赞叹呢,我也努力让自己能够发自内心的说出这些祝福,但是,真的很抱歉呢,我没办法像大家那样去说母亲节快乐。
文章开头,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反复好几次,我在想怎么写能够不至于显得悲惨、怨恨,不至于让大家看见的是负面的东西,因为,毕竟,我希望的是我能够书写温暖。
几次删减后我觉得说,就这么自然写就好,毕竟,我的底层是平和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是温暖的港湾”。
可是我仔细想了想,我好像没办法这么想,因为,我得感受大概就是“家就像旅馆”。
回溯过往,可能从初高中开始算的话,我在朋友家住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家。
去年过年,我在一个家待了7天,一个家待了3天,而其中大部分时候,其实我都在外面,只有晚上回去住一晚上而已。
我也忘了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
好些时候新认识的朋友问我“你家是哪里的”,我总会说“我爸妈家在成都”,大家会好奇,“你爸妈家不就是你家吗”,而我会说“爸妈家是爸妈家,不是我家,我四海为家”。
仔细想想,也许都和以前的经历有关吧,有些事情,并不是谁做错了什么,只是因缘际会之下,就那么一步一步形成了现在的感受。
脑海里浮现一些事情,觉得可能可以说明一二。
第一件事是16年6月,复读那年的高考前。
从小到大我哭过很多次,那次算是印象深刻的时候吧。
因为我要回原籍考试,所以需要交一万块的借读费。
可能对于大家来说,一万块,还是借读费,这有啥值得拿出来说的。
这也许就是人和人的差异吧,复读的学费是我自己交的,所以我就没有想过从后妈那里拿到这笔钱,可是,那时候我是真没钱,也不知道改怎么办,于是就很绝望地在栏杆上哭。
哭过后,这事总要解决,于是我给我亲妈打电话,“借”一万块钱,我高考完拿到奖学金了就还。是的,你没看错,钱是“借的”,最后我真的还了的。
可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说,OK,未来的人生可能就要靠自己了,因为,我不再觉得说我属于哪个家管的了,我的人生,大概也只有自己管自己了。
第二件事是17年3月,一次50㎞的徒步。
在最后几公里,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闪现之后,忽然涌现了许多以前的事——
我埋怨为什么我的生长环境是这样的,为什么如此缺钱,为什么有这么多痛苦和难受的事情,为什么我爸这么不争气,我要放弃去更好的学校的机会……
想着想着,一边走一边哭,大概过往许多的不愉快都出现了吧。
最后,走到了终点,坐下来想的时候,有一句话冒出来了,“你可以为你的人生负责了呀,你已经成年了,过去没得选,没得指望,现在就靠自己呀。过去的不幸可以责怪他们,可是今后的人生,就需要你自己走了呀。”
想到此处,又一次的,我觉得我要为我自己的人生负责,过去我没得选,但是未来我想有点盼头。
第三件事是19年8月,刚去实习的我,遇见家里出了点事。
按说其实是个挺不幸的事,但是,放在后来的视角来看,金钱上的巨大损失,以及我当时的状态,忽然让我觉得,“现在,我竟然可以在这么大的事上承担一些责任了。”
那一次,大概是我真正意义上人生新篇章的开启吧。
从意识上的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看见、做到,可能真的是两码事。
第四件事大概就是20年9月,我从成都来北京。
来之前犹豫了很久,考虑了许多,最终做出决策时是想到了12年7月的一件事——
过去,因为考虑家庭条件,我放弃了向外探索,等待我的,是接下来倍感压抑与痛苦的三年。
此刻,再次面临人生的选择,我希望自己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再之后再来后悔。
来到北京后,我的日常记录里最多的话语大概就是“感觉我的人生主动权,似乎真的在一点一点被我握住。”
人生过往有许多的不开心,但是终究借着一些光亮我走到了现在。
因为那些不愉快不开心,常常也会觉得痛苦,可是成长路上,也许这是必经之路。
而因为那些不愉快不开心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所以即使我心智慢慢成熟,对事情的视角发生变化,也知道过往两边家庭并非都是不愉快,也有许多主动的关心。
可是很遗憾,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我只有我自己。
余下所有的美好与温暖,都在我的量化视角里,我没办法再将之放进另一个纬度。
此刻再回顾那些过往,没有怨恨心,只觉得说,就这样吧,也挺好,我们各自独立,靠那些有过的善意与温暖保持连接就好。
希望各位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