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一部《渴望》火遍大江南北。50集的电视剧,情节拖沓冗长,但里面的主人公“刘慧芳”却深入人心。
细细想来,这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主人公刘慧芳形象的历久弥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广大勤劳,质朴,奉献,隐忍的中国传统女性的投射。我们的祖辈,我们的妈妈们“贤惠”了一辈子,“含辛茹苦”了一辈子,“伟大”中充满了不是滋味的酸涩。《渴望》播出到如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而在我们社会中,家庭的角角落落里,还有着无数个把“无私奉献,牺牲自己”当做美德的“刘慧芳”的影子。
若干年前,刘德华的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也是红透了半边天,“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撑得那么狼狈......”这样直击心灵的歌词,让这首歌步入经典的行列。如今,在KTV里,它成为许多步入社会的男人们聚餐后的必点歌曲,醉酒后的集体发泄。
社会给“男人”“女人”做了很多的预设,心理学把这叫做“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过分的强调男人的坚强和女人的贤惠隐忍,把男男女女的人生过多的限制在了狭窄的模式里,尝尽各自角色赋予的心酸。
作为妻子,作为母亲,整天考虑的是孩子,丈夫的方方面面需求,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把孩子,老公照顾好,而深深的忽略了她自己,被时代所抛弃。一个隔绝在时代之外的女人,自己都不懂得爱惜自己,怎会得到家人的尊重和关爱呢?心中凝结地这一腔的怨气向谁撒?
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是要有一定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有担当。但有担当不代表可以“生扛”。要允许自己有时也会脆弱,有时也要减压。
我们的社会通过性别角色社会化,把儿童培养成人,为他们今后进入成人的世界做准备,在成人世界里,男人被期望要具有工具性能力、征服力、控制力,不动感情;而女性被期望要善于表达、感情丰富、被动,依赖男人。
而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复杂的社会需要性别角色上的灵活性。现在的社会比以往更需要男性文雅、慈悲、敏感和顺从,同时也更需要女性坚强、依靠自己、独立和有雄心,这都是环境要求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兼性人”的特质。
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同时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特质是有益的,兼性个体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更加的满意,在应对困境时更为灵活,显然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同时利用工具性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一位父亲带着自己五岁的儿子出门旅行,在机场的停机坪,被父亲扛在肩头的孩子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飞机巨大的模样,兴奋的对父亲说:“爸爸,长大了我要像飞机一样,成为天空之王!”话音刚落,一架飞机起飞,巨大的轰鸣声把儿子吓得哇哇大哭,而父亲只是平静的将儿子抱在怀中,安慰道:“儿子别怕,爸爸在这,这只是飞机睡醒了准备起飞的声音,天空之王的声音都是这么大,将来你成为天空之王,声音会比这还大!”
孩子恐惧的情绪被接纳,他也从爸爸的举动中学会了善待自己的情绪,敏感、细腻将成为他一部分的特质,多情的看待世界,怎会得不到世界的善待?
对于女儿,请多一些允许。如果没有幼年时的天不怕地不怕,如果不是敢于和男孩子一争高下,哪来的今天这个经得起诋毁,做得了“范爷”的范冰冰?
作为父母,没有人不希望子女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有更多发展自己的道路,可现实生活中却有太多的父母在有意无意间关闭掉孩子的那扇心门,按照社会的刻板印象,以自己做参照来培养孩子。
对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多一些允许和接纳,静待花开,要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