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56

2.80

(张载《正蒙·诚明篇第》横渠先生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天地造物,赋形与人,而有眼耳鼻舌身意、喜怒哀乐悲恐惊,此气质之性,但是天地之性本来就是人的本性,它始终存在,故曰形后才有气质之性。君子治学就是要回归善,善就是天地之性,故曰天地之性存焉。有鉴于此,君子不把气质之性视为人的本性,而是致力于将气质之性回归天地之性。

2.81

(张载《正蒙·诚明篇第六》横渠先生曰)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气,即上文所谓气质。德为天性之用,德有厚薄,得天性之多寡;理为天性之体,穷尽天理,则能尽天性,那么气质之性便与天之德合一,命运便是天理的产物。德不能胜气,则气质主导人的性与命;德能胜气,则德主导人的性与命。此《中庸》所谓自明诚是也。横渠先生指出,唯独生死寿夭是由气质之性决定的,不是德性所能改变的。

修为寿之误。

2.82

(张载《正蒙·诚明篇第六》横渠先生曰)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领恶而全好着,其必由学乎!

横渠先生认为,人的气质之性也是秉承于天,阳明之气质占主导地位,则本然的德性就彰显,阴浊之气质占主导地位,则物欲流行。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去恶养善,必须通过治学来实现。

《礼记·仲尼燕居》: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

领,治理。全,保全。好,善。

2.83

(张载《正蒙·大心篇第》横渠先生曰)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

所谓大其心,弘也,视万物与我一体,若心中还有外物存在,物我两分,则说明心中还有障碍。普通人的心胸局限于所见所闻,而圣人已经尽天性,不会受感官见闻的束缚,在他们看来,天下没有一物不是“我”的组成部分。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天无限广大,没有不涵盖的外物,所以如果心中还有我外之物,则此心还没有与天心合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性定之于内外 2.4 (《书记·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横渠先生闻于明道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何如?”...
    乐德乐阅读 703评论 1 59
  • 1.46 (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横渠先生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鬼神乃阴阳之妙用,是天道意志的体现,故曰鬼...
    乐德乐阅读 626评论 0 56
  • 钱穆先生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读七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近思录》,是了解宋明理学的入门书。《近思录》由朱熹和吕祖...
    乐德乐阅读 686评论 1 60
  • 作 者 简 介冯友兰 著名哲学家,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1952年...
    翁姆圆圆阅读 1,094评论 0 6
  • 2.79 (张载《正蒙·神化篇第四》)横渠先生曰:“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
    乐德乐阅读 668评论 1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