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次周日参加在电大举行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为我赋能满满,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运用,我特意整理了一下学习笔记。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0 - 6岁的发展敏感期展开,解码成长密码,掌握教养密钥,包括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教育建议及常见误区等内容。
·0-1岁:
·感官觉醒期:视觉、听觉、触觉发展,关注宝宝视觉发育,进行视听协调训练。
·认知发展:形成客体永久性,开始探索因果关系。
·社会性:建立依恋关系,出现分离焦虑。
·情绪特点:哭声免疫法对神经有损伤,不建议让孩子哭很久。
·教育建议:建立安全感,促进感官动作,使用多种教具,鼓励语言互动,关注认知启蒙。
·常见误区:不跟孩子说话,过早训练站立和行走,忽视分离焦虑,过度保护,使用电子产品,夜间唤醒喂食。
·1-2岁:
·动作和探索能力:走路、跑、爬、跳开始发展,精细动作如堆积木、用勺子等逐渐进步,空间探索能力增强。
·认知:出现符号思维,开始理解物品的功能和象征意义,语言进入爆发期,词汇量增加,理解力提升。
·社会性:18个月左右出现“我”的概念,情绪分化更复杂,开始模仿成年人的动作和语言,与同龄人以平行交往为主。
·教育建议:给予完整句子的指导,支持自主,允许尝试并表扬,引导情绪,建立安全的探索环境,做观察者。
·常见误区:强迫分享,过度纠正发音,包办代替,负面标签,过早训练如厕。
·2-3岁:
·心理发展:逻辑萌芽,自主意识和规则启蒙,大动作如跳、跑、单脚站立等发展,精细动作进一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语言和思维:语言爆发,词汇量增加,可理解简单逻辑问题,能玩象征性游戏,思维以自我为中心。
·社会性和情绪:自我认同增强,出现羞耻感,社交互动开始有简单合作和分享,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家长要示范情绪处理方法。
·教育建议:拓展语言和思维,支持自主性,给予有限责任,强化小帮手身份,示范情绪处理和规则界限,保护创造力。
·常见误区:压抑反抗行为,过度纠正错误,用恐吓教育,强迫分享,忽视秩序敏感期。
·3-4岁:
·动作和生活自理:大动作如跳、跑、拍球等进一步发展,精细动作如画画、用筷子、扣扣子等提升,鼓励自己刷牙并培养责任感。
·语言和认知:表达更复杂,词汇量爆发,有简单时间概念,分类能力增强,想象力爆发,开始理解他人情绪。
·社会性和情绪:进行同伴交往,有共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能准确表达感受,出现初级愧疚感,在意他人评价。
·教育建议:提供合作场景,激活想象力,进行思维训练,命名和处理复杂情绪,进行性别和性教育。
·常见误区:否定幻想游戏,过度强调谦让,用谎言应对提问,滥用物质奖励,忽视隐私教育。
·4-5岁:
·动作发展:动作更复杂,精细动作如剪纸、画人物等进步,可参与更多家务劳动。
·语言和认知:语言表达更丰富,可复述故事,逻辑思维提升,可进行数学启蒙,根据用途、材质等更复杂特征分类,时间概念更具体。
·社会性和情绪:合作游戏为主,有稳定友谊关系和道德萌芽,情绪更加内敛,开始隐藏。
·教育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进行故事创编和读写启蒙,关注社交冲突的解决方法,让孩子记情绪日记,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
·常见误区:超前进行学术训练,进行道德说教,过度赞美,忽略游戏价值,有性别刻板印象,电子产品使用不当。
·5-6岁:
·认知发展:为幼小衔接做准备,秩序敏感期,逻辑思维和读写能力提升,专注力提高。
·身体和生活能力:大动作如游泳、花样跳绳等技能增加,精细动作如用筷子夹小豆子进步,可独立整理物品。
·社会能力:合作能力提升,道德判断从结果导向转向意图判断,初级正义感形成。
·情绪管理:更加复杂,学习自我安抚方法。
·教育建议:做好入学准备,拓展思维深度,分享失败经历,促进创造力发展。
·常见误区:过于强调知识储备,包办准备工作,否定情绪表达,横向比较,忽视身体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