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宾阳洞、莲花洞、奉先寺的空间布局形式
①.宾阳洞
又称宾阳三洞。分为宾阳南洞、 宾阳中洞、宾阳北洞。主佛释迦牟尼端坐中央,面部修长清秀,面容和蔼慈祥,略带微笑。 洞顶雕有莲花宝盖,周围雕着飘逸脱俗的 伎乐天人和供养天人。洞口内壁两侧原本刻有三层大型浮雕,下层是著名的“皇帝 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构图严谨,雕刻精美。
②.莲花洞,因窟顶雕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
莲花洞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释迦牟尼像,高5.10米,与其它佛像不同的是,佛像为立像,身着袈裟。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迦叶、阿难随侍左右,亦步亦趋,迦叶手执锡杖(惜头面部已被盗去),阿难致礼肃立。菩萨像清秀华丽,仿佛显现着佛陀世界的庄严和繁荣。
在洞窟两壁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布局或层次分明,或错落有致,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穹窿顶上,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还有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动传神,使整个藻井一改以前的宁静幽深,而变得灵动起来。
③.奉先寺
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二、植物配置
最突出的是红色的鸡爪槭,吸引人们的视线,暖色调也让人心生愉悦。
植物的颜色富有层次感。
地被与植物相结合,给人以一种开阔的视野空间,营造一种肃穆的氛围。
屋檐上的爬山虎与屋子融为一体。
在岩壁种植各造型的灌木乔木,与石窟相照应,也为远视角观看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看点。
水边植物与河水融为一体,青青相映。
地被和乔木比较统一,而灌木颜色形状都有所不同,增加观赏性。
由矮到高排列,可遮挡一楼的视线,增加隐蔽性。
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形成开敞空间。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