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在仰天岗太阳城爬山时,路上看到一条不大的狗,跟在它主人后面,一边小跑一边摇着尾巴,让人内心心生可爱之情。猛然间一个念头映入脑海:“狗的样子长得这么丑,为什么还让人觉得可爱呢?”我又想到自己在刷短视频时,很喜欢看一些内容为狗狗的视频,尤其是给狗狗配音的视频,每次看完后都比较开心。这种喜爱的理由是什么?是经过数万年的进化,人类和狗类进行了双向选择,把“狗对人类忠诚”的认知刻入到后者的基因里面了吗?
在绝大多数时候,狗对人类是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狗对自己的主人无限忠诚,见到主人就会摇尾巴,展现出亲密的神态。狗对自己的主人不挑剔,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地位高还是低,也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始终不离不弃。这种情绪价值拉满,不由得人类不喜欢它们。其实何止狗们,即便是人类,假如某个人始终对上位者表现出忠诚的模样,言行举止提供好情绪价值,一样能够得到后者的赏识喜爱。所以中国的语言文字里面才有“狗腿子”“哈巴狗”的说法,道理如出一辙。
倘若一个人不怎么听他上级的话,没有按照上级的指示展开行动,而是在言行举止中表露出某种不尊重的意味,这就是典型的不给上级提供情绪价值。这种行为做派,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我回想自己的整个职场生涯,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里,不怎么懂得人情世故,在对待上级和重要的人物关系上面懵里懵懂,走了不少的弯路。人到中年以后教训吃多了,便全部改正过来。一方面上级交办的事情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另一方面对任何人都努力做到与人为善,我觉得这是走在正途上。
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这一批职场中人正在老去,新一批职场中人正在成长起来。这些新生代职场中人一样在做我们之前做过的事,在踩我们之前踩过的坑:过于看重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总想着按照自己的认识去做事情,对领导的一些工作指令产生抵触,并且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比如,我昨天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快到下晚班的时候,安排下属去完成局领导的会议发言材料,他以自己第二天一大早要陪主要领导去北京出差为由,言语中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不满。这让我大为光火,联想到之前还有几次安排给他任务时推推拖拖的态度,心里就更加不爽了。看来“慈不掌兵”这句古话是对的,管理上过于温文尔雅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有些年轻人不懂得提供情绪价值,这是在认知上缺了一环,如果不补上这一课,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中还会出现问题。
当然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没有必要和下属过于计较了。借用钱钟书的一本书名来说,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我已经快要“走到人生边上”,当下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的灵魂”,努力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为此,我要持续地学习和修炼,每天要完成自己的“内部项目”,坚持读书、思考、锻炼、更文、反省、改进、完善……吾日三省吾身,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到自我成长上面。因为我渐渐意识到,唯有不断的成长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坦途!至于自身之外的所有人,不要把他们的看法和言行当作一回事,尽量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甚至要将其“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必须要贯彻好自己的意图。
松浦弥太郎有一个“人生的基本”这样写道:“不要做温柔的人,也不要做冷漠的人——要成为真正温柔的人很难,但要假装温柔则很容易,然而假装的温柔是毫无意义的……我不是要你变得冷漠或者坏心眼,但要想承担责任事业上有所达成,就必须不靠温柔蒙混过关的坚强。”我们要把与人为善作为自己基本的处世价值观之一,按照“礼”的规范要求向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也希望他人如此对我。但是,一旦要完成某项工作甚至是事业,就必须变得坚强和杀伐决断,这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并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组织中的管理者,在与人为善的核心底座之上,有时候需要“温柔”,有时候需要“冷漠”,这是我的一点人生感悟。
讯飞语音输入88分钟,全文15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