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与寄情的对象。
我的家乡在华北平原,初冬时分,一般都先下一场小雪,或者雨转成雪,这时落下的是那种很小的雪粒。它们的下落速度比较快,唰唰的能听到掉落在衣服上的声音。这时候,别想捉住它们。
冬寒料峭之时,下的是鹅毛大雪,这时的雪是大片大片的,就像有一对翅膀,悄无声息的飘落下来。刚下雪时,天还不是很冷(有句俗话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深表认同)伸手可以接住一两朵,曾经仔细端详过很多雪花,它们都有很规则的形状,就像冬天玻璃上冻的窗花一样,精雕细琢一般。还在观察中,它们在手中已经慢慢化成了雪水。
记忆中的雪,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一片一片的雪花飘落下来,瞬间,大地被白色包裹住了,大树、房子被白色包裹住了,所有的一切都被白色包裹住了。
厚厚的积雪,脚踩上去,吱吱的响。雪
冻成了冰,不管是骑车的还是走路的,噌一下滑倒是很平常的事。我平衡性差,记忆中总有自己就像个企鹅一样慢慢试探着走的景象。
那时的雪下的大(最近这些年,华北下雪的很少了),每次下完雪,就是老天给派了任务。全家人都要去房顶,把房顶的雪扫到地上,否则房顶会漏水的。扫完正房,扫东西厢房,然后扫院子。把院子里的雪堆起来,用小推车一车车推到院子外的大街上,弄得过程中,我经常在院子里留下个小小的雪人,弄两个煤球做眼睛,弄个胡萝卜做鼻子,当然,要被家长数落两句。
雪一点点化掉,偶尔惊喜的发现一些积雪,忍着手冷,团上两个雪球,和小伙伴们打闹一翻。
后来,房子的防水技术做的好了,下了雪也不用那么小心翼翼的扫雪了,只要欣赏欣赏雪景,弄个雪球玩玩,喝喝茶就可以了。
这两天,随着一遍遍的暴雪预报(网上和小区广播),随着朋友圈中对雪的期盼,雪来到了申城。
申城下雪的特点有两点,一是几年不遇(上次是2008年)。二是即使有,一般也是雨夹雪。因为这里的最低温度就在零度左右,白天基本是下雨,随着夜幕降临,温度降低,又变成了雪。
随着雪的来临,朋友圈里沸腾了,各种雪的照片,视频记录着这场雪。
果然是物以稀为贵,连下雪都是。
——发现最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小时候有很深的印象,现在也没什么感觉,可能是现在生活的太平淡不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