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前随便谈谈我写这篇书评的动机吧。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我是一个懒散的人,不怎么习惯写书评的人,但是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和帮助的确很大,所以想要分享给大家,顺便加深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与记忆。
-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本人入手的是阮胤华老师译本。
作者在童年便受到了暴力待遇,跟随祖父学会面对并了解暴力的危害,一直在寻找一种平和高效的沟通方式,之后在学业中学习临床心理学,但并未从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之后在数十年的工作之中提出了非暴力沟通这个概念。
关键字: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把‘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很不幸,相对于身体暴力语言暴力一直都未受到大家的重视, 直到近年各种网络暴力语言暴力导致的惨剧频发大家才慢慢意识到这一点。 并且目前看来并没有办法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只有独善其身,影响自己能够影响的小小圈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长辈总是告诉你怎么做是对的是正常的,怎么做是错的,于是我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这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对各种事物及人进行评判和分类。所以如果女友需要多一点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如果我们渴望多得到一点体贴,她便“太冷漠了”。对他人的评价其实可以反应出我们内心的需求及价值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从小爸妈口中永远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对象口中就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对象”,对比通常会是一种批判,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我们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暴力的沟通屏蔽了我们的善意。
倾听观察:
学会倾听,倾听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知道。谁都渴望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又或是有一个好的倾听者。但是请做到不妄加评论,更不要“贴标签”,比如“直男癌”,“矫情”。 “贴标签”会使人变得沮丧,也会对其带来偏见。
客观描述:
全文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不带评价的观察,是人类智慧最高形式的体现。
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客观不带评论的说出所见事实呢?
描述观察的结果要具体客观,不是笼统的,绝对的。比如:他这个人老是迟到,如果换成:他上周都迟到三次了(客观事实),我觉得他对工作没有那么负责(感受)。
理解感受:
理解自己与别人的感受,明白这种感受的来源,是对他人或自己的看法,又或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造成了这样的感受? 当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和对方沟通,或者想办法调整过来。
体会需求:
当我们明白自己或别人的感受的根源时我们就明白了核心需求的是什么,比如耳闻能详的:“你从不理解我”,“他从不遵守约定”。 其实无非是渴望对面更加理解自己,渴望“他”能守信一点。
具体请求:
提出请求时一定要具体,越清晰具体越好,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通常是具体得,含糊其辞让人无法理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增加沟通成本, 当然提出请求时要注意措辞,避免“下命令”式的请求,否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并且有逆反心理导致适得其反。
个人理解的四要素: 1.耐心倾听 2. 客观描述 3.感受需求 4. 具体请求。
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强调深入的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非暴力沟通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
当我们愤怒的时候
我们有四种选择:
- 责备自己。
- 指责他人。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 体会他人的需求。
个人推荐3,4选项,因为1,2选项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以后在我们愤怒的时候要尽力的感知到自己的状态及时调整哟。 都说不要在深夜和愤怒时做决定,大概率会后悔的,我觉得是有几分道理的。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我选择做代替我不得不做
相信我,照以下步骤做你会快乐有行动力的多,个人受益匪浅,日常使用。
第一步,将自认为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再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第三步,将每个项目补充为“我选择做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的格式。发掘自己做这件事的内在需求。
自己“体会深刻的部分”:
比较讽刺的是我国社会舆论导向是只有小孩子才能有自己的情绪感受,成年人表达自己的痛苦还会被贴上各种标签。 特别是对男性更是如此,有一句话说的好:谁还不是一个宝宝呢?
更何况过渡压抑自己的情绪会导致情绪失控,抑郁症或者向亲近的人输出负能量。
自责会让人从中吸取到教训,但无疑过程是痛苦的,就算有机会再去挽救错误,人们通常也感觉不到快乐。
人们总是对自己亲密的人使用暴力, 因为内心觉得对方不会离开自己,所以才会肆无忌惮,恶语相向。
使用不正确的语言,即时千万句也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过去的漫长时光里面,我失去了很多很多,或许也由此得到了成长,但是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做的更好一点的,很可惜我没有。
全文中还有个重要的思想,爱自己,体会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需求,与自己握手言和,好好爱自己。其实我自己就经常是一个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人,偶尔会觉得这样并不好,希望大家都对自己好一点。
非暴力沟通不只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素养。它使得我们更能理解我们和他人内心的真实需求,进行高效有效的交流。希望我们都能好好运用它,变成一个温柔阳光的人,与君共勉,共同进步。
在阅读中遇到的小问题:
浅读生涩,差点弃之,需要清净的时候用心去感受去阅读。 可能是中外文化差异加上又是转译的问题,一开始没有很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情绪与内容,直到第二遍静下心来细细理解,收获颇丰。
引用出处:
大部分出自《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