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江的晨光轻轻掠过天际,维多利亚海港从沉睡中苏醒,我的心也随之跳动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水咸味,湿润而清新的气息让我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仿佛连灵魂都被这晨风洗净,变得轻盈无比。
我知道,今日定会与众不同。
八点半,跟随熙攘的人潮进入地铁站,冷气比内地要冷的多,列车缓缓启动,带着我向九龙西驶去。沿途,城市的轮廓渐渐明晰,高楼大厦如同巨人般耸立,它们在晨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辉,彰显着这座东方之珠独有的韵味。
换乘了三次地铁再巴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便出现在眼前,这座凝聚了千年中华文明精华的现代建筑,正静静地等候着每一个渴望探寻历史奥秘的心灵。
门票可以用微信支付,服务人员虽彬彬有礼但也略带傲慢,回归都20多年了,哪来还有这么多优越感。踏入馆内,仿佛穿越回往昔,一件件文物无声地述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一件宋代青花瓷瓶,它晶莹剔透,釉色如玉,瓶身上缠绕着精致的莲花纹样,线条优美流畅,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青花瓷以其独特的美感,展现了宋朝匠人卓越的技艺与审美追求。
不远处,一尊唐代彩绘陶俑静静地站立着,其面容肃穆,服饰华丽,虽经岁月洗礼,但仍保持着那份从容与自信。彩绘虽已斑驳,却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继续乘步梯前行,来到三楼书画展区,墙上悬挂的一幅明代文徵明《兰亭序》临摹本格外引人注目。笔触刚健有力,墨色浓淡相宜,每一笔都透露出书法家深厚的功力与文化底蕴。而在另一侧,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册页》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山峦起伏,水流潺潺,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潺潺水声,看到松树在风中轻轻摇曳的身影。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也传达了艺术家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然而,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我不禁思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是否正逐渐被边缘化?当年轻人更倾向于追逐时尚潮流而非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根又将何在?每一件展品都是先辈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它们见证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奋斗历程。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这份宝贵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
这一点还要感谢林正月娥,据说是她主政时建设的,这也是北京故宫在外的第一家分馆。
适逢中秋佳节,博物馆内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红色灯笼高悬,月饼模型摆放得错落有致,这一切让人倍感温馨。置身于此,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那些璀璨的文化遗产,更能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那份独特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在这一刻,我仿佛与千年前的古人建立了某种奇妙的联系,跨越时空界限,共同分享着那份属于华夏儿女的骄傲与荣耀。
回想起多年前的台北之行,心中不禁涌起些许遗憾。尽管台北故宫规模宏大,藏品丰富,但由于各种原因,那次参观并未给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相较之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则给了我截然不同的体验。现代简约的建筑设计与精心挑选的展品相得益彰,让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虽然同样需要经过海关检查,但站在这片土地上,心中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最难忘怀的是站在博物馆顶层观景平台时的情景——整个维多利亚港湾尽收眼底。碧波荡漾,帆影点点,远处高楼林立,近处游人如织,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美轮美奂的画面。金秋送爽,海风轻轻吹拂着脸庞,带来丝丝凉爽,让人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与忙碌。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与忧虑仿佛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心底那份最纯粹的宁静与美好。
在这个中秋佳节的美好时刻,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度过,无疑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与升华。那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们让我深刻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光芒总能给予人们力量与慰藉。
此刻,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望着那轮渐升的明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或许有一天,当我再次回到这里,这份美好依旧会在记忆中熠熠生辉。
愿时光流转,岁月静好,这份来自香江之畔的文化记忆,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让我找到了一种平衡点,与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每一次与历史文物的对话,都是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加深;每一次对古老艺术形式的欣赏,都是对人类创造力永恒价值的认可。这样的体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和追寻。
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2024年9月19日,香江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