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是唯一的”,这句话显然所有人都听了无数遍,然而真的所有人都彻底理解了吗?我看未必。
总感觉最近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就会想清楚一些事情。在这高压的紧张环境下,我感到了自己的进步。
高考之前,成绩是衡量所有人的、毋庸置疑的唯一标准。毕竟在这个地方,本科学历是今后人生的基础。然而高考之后,评价体系真正多元化了起来。在申请研究生时,绩点并非唯一标准,甚至只是一个敲门砖,过了某条线之后再高也没有用。
我今天完成了本学期的一项大作业,明天是截止日期。我看着完成的文档松了一口气,总算结束了一个ddl。然而和同学交流之后才发现她们还在修改,我放松的心立即又紧张了起来。“可是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了,而且我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思考片刻之后我放弃了对作业的精雕细琢,想来想去就算我额外花两个小时对照评分标准再检查一遍,或是和同学相互挑刺,最后也不过是几分的差距,反映到最终绩点上可能都不会有0.01的变化。晚上我重新读了学术导师给我的邮件,他建议我把握领域的趋势,看一看有资金支持的项目、主流媒体的说法等,不要太局限在生物医学研究的某个小分子通路当中了。我深以为然:大部分时间我们专业的学生都埋头苦干,对着一两个通路抓耳挠腮,却不知道本领域的大方向是如何。前段时间又太忙,于是作业完成之后,我立即转身去看糖尿病领域的相关知识。
我翻到了肥胖预防项目,我看到这些项目的建构和实施需要多方面领域知识的结合:心理学、生物医学、营养学、教育… …我心中一动:前段时间读过的《成瘾》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正好对此感兴趣。然而我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呢?我未来到底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看得越多,迷茫也越多了。然而此时我更加确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不应该被困在那一份作业当中,我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探索我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