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争议和感动,延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是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创造的传奇故事,却永不落幕。
无论是传奇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用不够完美的“最后一跳”,来告别自己长达三十年的体育生涯;还是苏炳添用9秒83的成绩创造”亚洲奇迹“,闯入百米决赛;无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运动员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值得每一个人为他们喝彩的优异成绩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
譬如一夜为全国人民所知的十四岁金牌选手全红婵,这一位从农村走出的跳水冠军拼尽全力,最初只是怀揣着一个“可以读书”的朴素愿望与“赢奖金给妈妈治病”的希冀。除了无畏坚韧,自强不息的竞技精神,我还看到了人性闪耀着的光辉--对知识的渴望,对亲情的呵护。
但还有一些未能站到领奖台上,甚至是决赛赛场上的选手,他们背后的故事同样令人唏嘘感动。
乒乓球选手亨德·扎扎,在第一轮比赛中便遗憾离场,却赢得了中国队邀她前来中国接受训练的邀请。她来自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而这注定了她没有办法获得良好的,甚至是最基础的训练条件。可就是在破烂的练习室与连天的炮轰声中,她代表自己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哪怕最后没有获得奖项,她依旧证明了“她的国家,仍有像她一样年轻的生命,正在努力生长”。
伊拉克运动员的故事在国内引起了那么强烈的反响,大抵是因为中国在百年前也曾经历过相似的场景。1932年,中国派出了第一位运动员--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他孤身一人前往大洋的另一端,没有喝彩,没有关注,没有奖项。当时报社曾写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而百年之后,我们用一次次亮眼的成绩回应了百年前的期待。
从一人到七百七十七人的庞大代表团,从一枚金牌到让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日本赛场,这既是中国体育的飞跃,更是中国国力的象征。但不可否认,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仍任重道远。就以今年全红婵夺冠后,家人却频遭骚扰为例,不少所谓亲戚朋友前去她家门口直播赚取流量热度,便足以证明。
老将不死,薪火相传。一代代中国体育人创造着不同的体育奇迹,而传奇不仅永不谢幕,还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