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记
语文老师有个很无奈的事情,那就是学生的课文背诵检查。每每检查学生们的文言文背诵,都是令我很无奈的事。因为主动自觉地背书的同学就是那么一二十个人,班里还有约五分之三的同学背书积极性不高,必须得老师在后面推着,他们才去背书,并且效果也不好。
我们深深知道,背诵积累一定量的优秀名篇,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我觉得学生背书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思想上懒惰,懒得动脑;其次是背书方法没有掌握好,效率低下;最后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文章的意思不够理解,背起书来困难重重。
“书到用时方恨少”,到了语文考试时,默写古诗文和做文言文阅读理解题,这些不善于背书的同学要么不会做,要么失分较多。
基于此,我该怎么办呢?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着得去躬亲示范,引领同学们背诵。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文章篇幅有点长,有些同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说:“课文这么长,啥时候才能背住啊!”我在导入新课后,面对着同学,第一个大声背诵出来,同学们内心受到触动,打破了他们的畏难心理,他们接下来背诵课文非常快速。这证明学生不是没有背书的能力,恰恰证明他们思想的懒惰。
从这以后,我决定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必须首先会背,让自己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其次,我还请背书速度快的同学到讲台上当众背书。比如让班里的王通、刘博文同学到讲台上背诵课后古诗、文言文,这既是对王通、刘博文同学是一种认可和鼓励,也是对班里的其他同学的鞭策和激励。
第三,让学生知道背书方法,如《桃花源记》一文后面的补白部分,对于背书方法指导的很到位:先一句一句的背,然后连句成段,接着一段一段的背,然后连段成篇。另外,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背书,比如上学来回的路上,就餐来回路上,课间操跑步和做眼保健操时,均可以利用起来背书。
第四,采用抽查背诵的方式,每节课前三分钟按学号抽查部分同学的背书情况。
对于语文课文的背诵,我努力尝试着,面对同学们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背诵,期望着学生的背书不再令我无奈,不再让我在后面推着前进。